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

影子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

致谢第6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6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特色与研究创新第15-16页
第二章 影子银行及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6-27页
    第一节 影子银行概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影子银行的定义和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影子银行发展情况及原因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影子银行风险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内在逻辑及范围界定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影子银行内在逻辑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影子银行范围界定第22-23页
    第三节 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相关理论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定义及理论解释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内外关于银行稳定性的文献研究综述第24-25页
    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三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作用机理第27-34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运行机制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负面影响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小结第32-34页
第四章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统计及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测算第34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测算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及数据来源第34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商业银行稳定性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第37-40页
    第三节 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银行体系稳定性综合指数测算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测度结果分析第44-46页
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46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模型建立第46页
    第二节 实证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平稳性检验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协整检验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分析结论第50-51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六章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对策及建议第53-57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最新动态第53页
    第二节 美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内容及经验借鉴第53-55页
    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思考第55-57页
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媒介变迁视角下的媒体报道与股价波动关联性研究
下一篇:勒菲弗尔操控论视角下《第七天》在美国的译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