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钌羰基化合物和铜掺杂团簇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的DFT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团簇的概念第10页
    1.2 团簇的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铜及其掺杂团簇的研究第10-12页
    1.4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3-16页
2 理论基础第16-22页
    2.1 密度泛函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Thomas-Fermi模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Hohenberg-Kohn定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Kohn-Sham方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第18页
    2.2 化学反应过渡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过渡态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过渡态搜索第19页
    2.3 能量跨度模型(ESM)第19-21页
    2.4 Gaussian系列软件第21-22页
3 钌羰基化合物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第22-4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2-23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Ru_3(CO)_(12)与Ru(CO)_5的构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Ru_3(CO)_(12)与Ru(CO)_5分别以四种反应机理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第25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ESM模型比较Ru_3(CO)_(12)与Ru(CO)_5的催化效率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溶剂对水煤气转化反应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d带中心的位置对比物质的催化活性第37-38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38-40页
4 Cu_(12)TM(TM=Co,Rh,Ir,Ni,Pd,Pt,Cu,Ag,Au)团簇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第40-5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0-41页
    4.2 计算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2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掺杂团簇Cu_(12)TM以及吸附小分子的结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O和H_2O在团簇Cu_(12)TM上的吸附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水煤气转化的三种反应机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羧基机理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ESM模型比较催化效率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电子态密度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52-54页
5 Cu_(12)TM(TM=Co,Rh,Ir,Ni,Pd,Pt,Cu,Ag,Au)团簇催化逆水煤气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第54-6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4-55页
    5.2 计算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团簇Cu_(12)TM以及吸附小分子的结构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团簇Cu_(12)TM催化逆水煤气转化反应的机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CO_2解离机理催化反应的势能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运用ESM模型比较催化剂的活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利用d带中心值分析CO_2的活性第62-64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4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的功能定位与实践逻辑研究
下一篇:膦杂吡唑车轮形铋(Ⅱ)、锑(Ⅱ)和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