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EE第三方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3 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4-17页 |
| 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1.3.2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WEEE第三方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| 第17-28页 |
| 2.1 WEEE逆向物流相关理论 | 第17-22页 |
| 2.1.1 废弃电子电气设备(WEEE)概述 | 第17页 |
| 2.1.2 逆向物流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| 2.1.3 WEEE逆向物流模式比较 | 第18-22页 |
| 2.2 第三方逆向物流相关理论 | 第22-24页 |
| 2.2.1 第三方逆向物流 | 第22页 |
| 2.2.2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优势 | 第22-23页 |
| 2.2.3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劣势 | 第23-24页 |
| 2.3 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| 第24-27页 |
| 2.3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2.3.2 机制设计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2.3.3 契约理论 | 第26-27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上游WEEE第三方逆向物流激励机制 | 第28-37页 |
| 3.1 模型描述与参数设置 | 第28-30页 |
| 3.2 对称信息下的基本模型 | 第30-32页 |
| 3.3 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模型 | 第32-36页 |
| 3.3.1 单边不对称信息模型 | 第32-34页 |
| 3.3.2 双边不对称信息模型 | 第34-3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下游WEEE第三方逆向物流激励机制 | 第37-49页 |
| 4.1 模型描述与参数设置 | 第37-39页 |
| 4.2 对称信息下的基本模型 | 第39页 |
| 4.3 不对称信息下的双委托人模型 | 第39-45页 |
| 4.3.1 制造商的目标函数 | 第39-40页 |
| 4.3.2 个人理性约束 | 第40页 |
| 4.3.3 激励相容约束 | 第40-41页 |
| 4.3.4 制造商的最优机制 | 第41-45页 |
| 4.4 不对称信息下多委托人模型 | 第45-48页 |
| 4.4.1 激励相容约束 | 第45-46页 |
| 4.4.2 制造商最优机制 | 第46-48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5章 模型数值算例分析 | 第49-62页 |
| 5.1 上游激励机制数值算例 | 第49-51页 |
| 5.2 下游激励机制数值算例 | 第51-60页 |
| 5.2.1 双委托人模型算例 | 第51-55页 |
| 5.2.2 多委托人模型算例 | 第55-60页 |
| 5.2.3 敏感性分析 | 第60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|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62-64页 |
| 6.1 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| 6.2 结论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