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仪器、仪表论文--光学仪器论文--物理光学仪器论文

一种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原子荧光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2-13页
    1.4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主要结构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激发光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换灯机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原子化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光电倍增管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气路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第2章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19-24页
    2.1 网格划分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载荷介绍第20-21页
    2.3 约束介绍第21页
    2.4 求解和输出第21-22页
    2.5 评估准则第22-2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3章 原子荧光光度计结构设计第24-49页
    3.1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设计要求第24页
    3.2 机箱的结构设计第24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机箱框梁结构设计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电路板安装仓结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原子化系统的结构设计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光源夹持结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炉膛支撑结构设计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原子荧光信号放大结构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原子化系统安装底板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3.4 氩气进气回路结构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3.5 仪器上盖的结构设计第42-44页
    3.6 烟囱结构设计第44-46页
    3.7 仪器脚垫结构设计第46页
    3.8 原子荧光光度计整体结构第46-47页
    3.9 干涉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3.10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4章 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静力学分析第49-56页
    4.1 结构静力学分析概述第49-51页
    4.2 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的静力学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三维模型的简化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设置材料属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接触对的设置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网格划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载荷的计算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边界条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仿真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 氩气进气回路流固耦合分析第56-65页
    5.1 流固耦合分析概述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流固耦合的分类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流固耦合分析的基础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流固耦合的方式第58-59页
    5.2 氩气进气回路的流固耦合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问题简述及计算分析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型的建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网格的划分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设置流体和固体的物理参数及施加边界条件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求解和后处理第62-64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1 全文总结第65页
    2 工作展望第65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滚珠丝杠副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振动特性研究
下一篇:一种串并混联机械臂结构设计及运动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