隧道工程病害风险评估中弹性波检测法的研究与应用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及目标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隧道工程病害风险评估 | 第12页 |
1.3.2 弹性波检测法 | 第12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风险评估方法的理论研究 | 第16-26页 |
2.1 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2 层次分析法 | 第17-22页 |
2.2.1 层次结构模型 | 第17页 |
2.2.2 判断矩阵群 | 第17-18页 |
2.2.3 权重向量 | 第18-21页 |
2.2.4 一致性检验 | 第21-22页 |
2.3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22-24页 |
2.3.1 评价问题 | 第22-23页 |
2.3.2 基本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3.3 基本步骤 | 第24页 |
2.4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风险评估在隧道工程病害调查中的应用 | 第26-40页 |
3.1 自然地理地质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1.1 地形地貌 | 第26页 |
3.1.2 地层岩性 | 第26页 |
3.1.3 地质构造 | 第26页 |
3.1.4 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6-27页 |
3.2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| 第27-28页 |
3.2.1 不良地质现象 | 第27-28页 |
3.2.2 特殊岩土 | 第28页 |
3.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8-30页 |
3.3.1 风险识别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3.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9-30页 |
3.4 模糊综合评判 | 第30-39页 |
3.4.1 构造风险因素集 | 第30-31页 |
3.4.2 建立风险评语集 | 第31页 |
3.4.3 确定风险因素权重集 | 第31-35页 |
3.4.4 模糊综合评价 | 第35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弹性波检测法的理论研究 | 第40-55页 |
4.1 概述 | 第40-41页 |
4.2 物探方法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4.3 地震映像法 | 第42-48页 |
4.3.1 地震映像原理及方法 | 第42-46页 |
4.3.2 地震映像法的技术研究 | 第46页 |
4.3.3 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 | 第46-48页 |
4.4 瞬态瑞雷波法 | 第48-54页 |
4.4.1 瞬态瑞雷面波的原理及方法 | 第48-49页 |
4.4.2 瞬态瑞雷面波法的技术研究 | 第49页 |
4.4.3 瞬态瑞雷面波法的资料处理 | 第49-5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弹性波法在岩溶检测中的应用 | 第55-67页 |
5.1 地球物理特征 | 第55-56页 |
5.2 参数设置 | 第56-57页 |
5.2.1 现场参数试验 | 第56页 |
5.2.2 采集参数与观测系统 | 第56-57页 |
5.3 数据处理及剖面分析 | 第57-65页 |
5.3.1 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 | 第57-62页 |
5.3.2 瞬态瑞雷波法 | 第62-65页 |
5.4 联合解释 | 第65-6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