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车路耦合系统的路面动力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1.2.1 路面不平度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车路耦合动力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3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路面随机不平度模拟 | 第20-29页 |
2.1 路面随机不平度的功率谱函数 | 第20-22页 |
2.2 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4页 |
2.3 实例模拟与分析 | 第24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车路垂向耦合系统分析模型 | 第29-43页 |
3.1 车辆系统垂向振动分析模型 | 第29-35页 |
3.1.1 车辆模型的简化 | 第29-31页 |
3.1.2 四自由度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5页 |
3.2 道路系统垂向动力分析模型 | 第35-39页 |
3.2.1 典型道路的断面形式及设计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2.2 道路多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7-38页 |
3.2.3 道路垂向振动模型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3.3 车路系统垂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3.1 车辆与路面位移联系方程 | 第39-40页 |
3.3.2 车路耦合系统平衡方程建立 | 第40-41页 |
3.4 NEWMARK法数值积分基本原理 | 第41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车路耦合作用动力分析 | 第43-58页 |
4.1 参数定义和分析流程 | 第43-44页 |
4.1.1 车辆和道路参数定义 | 第43-44页 |
4.1.2 分析流程 | 第44页 |
4.2 道路模态分析 | 第44-47页 |
4.3 动荷载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3.1 路面不平度对车轮动荷载系数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3.2 车速对车轮动荷载系数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3.3 轴重对车轮动荷载系数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4 车身加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4.1 路面不平度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4.2 车速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 | 第55页 |
4.4.3 轴重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预估 | 第58-79页 |
5.1 道路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移动荷载实现 | 第58-61页 |
5.1.1 轮胎接地面积的确定 | 第58-60页 |
5.1.2 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0页 |
5.1.3 移动均布荷载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实现 | 第60-61页 |
5.2 重载汽车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| 第61-66页 |
5.2.1 沥青路面垂向位移响应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2.2 沥青路面垂向应力响应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2.3 沥青路面纵向应变响应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3 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 | 第66-73页 |
5.3.1 疲劳寿命预估模型 | 第66-67页 |
5.3.2 路面不平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5.3.3 车速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5.3.4 轴重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5.4 沥青路面疲劳裂缝扩展分析 | 第73-78页 |
5.4.1 应力强度因子 | 第73-74页 |
5.4.2 疲劳裂缝扩展寿命预估模型 | 第74-75页 |
5.4.3 疲劳裂缝扩展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5-7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结论 | 第79-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