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贵州省山区公路堆积体段路基路面病害特征 | 第14-20页 |
2.1 堆积体概述 | 第14-15页 |
2.1.1 堆积体物理力学性质 | 第14页 |
2.1.2 贵州山区公路堆积体分布 | 第14-15页 |
2.2 贵州省山区公路堆积体段路基路面病害主要表现形式 | 第15-19页 |
2.2.1 堆积体段路基路面病害类型及机理 | 第15-18页 |
2.2.2 贵州山区公路堆积体段路基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堆积体段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 | 第20-38页 |
3.1 非开挖处治技术定义及适宜性 | 第20-21页 |
3.2 化学灌浆概述与浆材选取 | 第21-24页 |
3.2.1 化学灌浆概述 | 第21页 |
3.2.2 化学灌浆处治技术的作用机理 | 第21-22页 |
3.2.3 化学灌浆加固材料分类与选取 | 第22-24页 |
3.3 化学灌浆工艺 | 第24-34页 |
3.3.1 灌浆理论压力 | 第24-25页 |
3.3.2 浆液扩散半径确定 | 第25-26页 |
3.3.3 灌浆工艺流程与施工技术 | 第26-29页 |
3.3.4 灌浆孔的布置 | 第29-33页 |
3.3.5 灌浆质量控制 | 第33-34页 |
3.4 化学灌浆处治效果评价方法 | 第34-36页 |
3.4.1 路面强度检测 | 第34-35页 |
3.4.2 路面平整度检测 | 第35页 |
3.4.3 钻孔取芯检测 | 第35-36页 |
3.4.4 探地雷达检测 | 第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X235玉马线路面沉陷病害化学灌浆处治工程 | 第38-61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38页 |
4.2 施工前试验检测 | 第38-45页 |
4.2.1 试验检测内容 | 第38-40页 |
4.2.2 工点试验检测结果 | 第40-45页 |
4.3 化学灌浆现场施工技术控制 | 第45-49页 |
4.3.1 浆材选取与配比 | 第45页 |
4.3.2 施工工艺流程 | 第45-49页 |
4.4 施工后效果检测 | 第49-58页 |
4.4.1 试验检测内容 | 第49-50页 |
4.4.2 灌浆后检测结果 | 第50-58页 |
4.5 工程路段沉陷病害化学灌浆处治效果评价 | 第58-60页 |
4.5.1 处治效果评价 | 第58-59页 |
4.5.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| 第59-6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非开挖技术处治下的路面预养护时机决策方法 | 第61-82页 |
5.1 堆积体路段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概述 | 第61-63页 |
5.1.1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| 第61页 |
5.1.2 预防性养护关键点 | 第61-62页 |
5.1.3 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 | 第62-63页 |
5.2 基于生命周期费用的预防性养护 | 第63-69页 |
5.2.1 生命周期费用分析的概念 | 第63页 |
5.2.2 生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| 第63-65页 |
5.2.3 生命周期费用的分析方法 | 第65-67页 |
5.2.4 基于生命周期费用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模型建立 | 第67-69页 |
5.3 山区公路堆积体路段预防性养护的时机确定 | 第69-81页 |
5.3.1 前期准备工作 | 第70页 |
5.3.2 效果计算 | 第70-73页 |
5.3.3 费用计算 | 第73-81页 |
5.3.4 最佳时机确定 | 第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3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2页 |
6.2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