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自然科学总论论文--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

技术人工的功能理论及功能失常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4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技术人工物功能的研究现状综述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人工物功能失常的研究现状综述第21-2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创新点第25-26页
第2章 技术人工物功能研究的理论渊源及其界定第26-45页
    2.1 技术人工物功能研究的理论渊源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技术人工物研究的理论脉络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技术人工物功能研究的凸显第33-37页
    2.2 技术人工物功能的界定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功能概念与目的性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生物有机体的功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技术人工物的功能第40-45页
第3章 传统技术人工物功能理论的类型第45-77页
    3.1 意向性功能理论第45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包容性的技术人工物意向性功能理论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凯伦·尼安德的意向选择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比奇洛和帕吉特的功能趋向论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约翰·塞尔及功能归属理论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皮特·麦克劳克林的“虚拟组装”功能理论第59-62页
    3.2 因果-角色功能理论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功能溯因论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卡明斯的因果-角色理论第67-68页
    3.3 进化论功能理论第68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关注技术人工物复制史的进化论功能理论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露丝·米利肯的固有功能理论第73-77页
第4章 功能失常及传统技术人工物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解释困境第77-93页
    4.1 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失常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功能失常的概念渊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技术实践中的功能失常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功能失常的理论内涵第80-81页
    4.2 传统技术人工物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解释困境第81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意向性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解释第81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因果-角色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解释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进化论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解释第90-93页
第5章 传统技术人工物功能理论的复合理论第93-104页
    5.1 功能理论复合的可能性及复合策略第93-95页
    5.2 复合型功能理论对技术人工物功能的解释第95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离型意向性和因果-角色功能联合理论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合型意向性和因果-角色功能联合理论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分离型意向性和进化论功能联合理论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结合型意向性和进化论功能联合理论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分离型因果-角色和进化论功能联合理论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结合型因果-角色和进化论功能联合理论第102-104页
第6章 使用-计划进路下的ICE功能理论第104-151页
    6.1 使用-计划进路第104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技术人工物功能的行动-理论背景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使用计划及其特征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使用计划对使用的重建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设计的重建第113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产品设计的重建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使用计划的标准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7 技术人工物使用和设计的评估第122-124页
    6.2 ICE功能理论第124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使用-计划进路中的I、C、E元素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ICE功能理论对功能归属的解释第128-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评估ICE功能理论的完整性第134-139页
    6.3 ICE功能理论对技术人工物功能失常的解释第139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ICE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的界定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ICE功能理论对功能失常陈述的基本解释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扩展的功能失常解释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功能失常解释的边界第143-148页
    6.4 建构合理技术人工物功能理论的可能模型第148-151页
第7章 结论第151-163页
    7.1 使用-计划进路下的ICE功能理论的合理性与完整性第151-155页
    7.2 使用-计划进路下的ICE功能理论的局限性第155-16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区分固有功能和偶然功能的局限性第155-1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区分实现限制和功能失常的局限性第159-16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解释生物功能的局限性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理论渊源的局限性第161-163页
参考文献第163-188页
致谢第188-189页
作者简介第189-19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第190页

论文共1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育龄男性泌尿生殖健康与不良心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
下一篇:高性能Q370qE-HPS桥梁钢的研制与应用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