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海洋学论文--海洋基础科学论文--海洋地质学论文--海洋沉积、历史海洋学论文

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发育的古海洋环境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前言第14-18页
第一章 生物礁古海洋环境研究现状第18-26页
    1.1 古海洋环境因子第18页
    1.2 生物礁古海洋环境研究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造礁生物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记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非造礁生物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记录第24页
    1.3 中国石炭纪古海洋环境研究概况第24-26页
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第26-32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状况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区域地质背景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史演化及岩相古地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研究区礁相地层概述第30-32页
第三章 影响现代造礁珊瑚生长的物理环境因子第32-46页
    3.1 造礁石珊瑚的繁殖方式第32-35页
    3.2 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物理环境因子第3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海平面变化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水动力条件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定殖基底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水深和光照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温度和盐度第44-46页
第四章 影响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发育的海洋物理环境因素第46-72页
    4.1 基底性质对幼虫定殖行为的控制作用第46-61页
    4.2 水动力条件对黔南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第61-63页
    4.3 水深及光照的控制作用第63-69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9-72页
第五章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区古海洋环境的定量化复原第72-111页
    5.1 古海洋环境定量化复原方法的选择第72-74页
    5.2 腕足动物作为稳定同位素研究样品的优势第74-75页
    5.3 利用腕足壳稳定同位素恢复古水温的原理第75-76页
    5.4 腕足动物在同位素实际应用中的“生命效应”问题第76-77页
    5.5 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的分布及采集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礁体中腕足动物的分布特征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腕足动物化石的采集和预处理第81-82页
    5.6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区腕足动物壳体保存特征的鉴定第82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显微结构识别方法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微量元素含量筛选方法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阴极发光鉴定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腕足壳同一生长带上微量元素分布对称性鉴定方法第89-95页
    5.7 腕足壳的碳、氧同位素分析方法、结果和讨论第95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腕足壳的碳、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生物礁区古水温、古盐度计算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生物礁区古海洋环境讨论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腕足壳同位素数据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第104页
    5.8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区古海洋水体质量评价第104-106页
    5.9 黔南晚石炭世古海洋Mg/Ca摩尔比对四射珊瑚发育的影响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9.1 海水Mg/Ca摩尔比对造礁和附礁生物的影响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9.2 黔南晚石炭世海水Mg/Ca摩尔比对造礁珊瑚的影响第108-109页
    5.10 小结第109-111页
第六章 研究区古海水化学性质与现代海水化学性质对比研究第111-122页
    6.1 海水CaCO_3饱和度对现代珊瑚钙化的影响第111-118页
    6.2 珊瑚黏液及藻类代谢产物对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珊瑚黏液对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藻类代谢产物对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18-120页
    6.3 小结第120-122页
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122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42页
致谢第142-14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43-144页
作者简介第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鞍山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与隐伏矿体找矿研究
下一篇: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