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煤干燥系统关键参数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1.2 褐煤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干燥过程控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| 第13-16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6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9页 |
第2章 褐煤干燥概述 | 第19-25页 |
2.1 褐煤干燥过程 | 第19-20页 |
2.1.1 褐煤干燥系统工艺流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褐煤干燥工作原理 | 第20页 |
2.2 褐煤在流化床中的干燥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3 影响褐煤干燥的因素 | 第21页 |
2.3.1 褐煤自身的特性 | 第21页 |
2.3.2 干燥介质的参数 | 第21页 |
2.3.3 褐煤与介质接触状况 | 第21页 |
2.4 关键参数控制策略 | 第21-25页 |
2.4.1 入口烟气温度的控制 | 第22-23页 |
2.4.2 氧浓度的控制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控制算法研究 | 第25-35页 |
3.1 模糊控制概述 | 第25-27页 |
3.1.1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| 第25-26页 |
3.1.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| 第26-27页 |
3.2 模糊控制器设计步骤 | 第27-30页 |
3.2.1 模糊化 | 第27-28页 |
3.2.2 模糊规则及模糊推理 | 第28-29页 |
3.2.3 模糊量的去模糊化 | 第29页 |
3.2.4 模糊控制算法 | 第29-30页 |
3.3 PID控制算法理论 | 第30-33页 |
3.3.1 PID控制原理 | 第30-31页 |
3.3.2 数字PID控制算法 | 第31-33页 |
3.4 模糊PID控制理论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关键参数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| 第35-57页 |
4.1 烟气温度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| 第35-43页 |
4.1.1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系统结构 | 第35-36页 |
4.1.2 精确量的模糊化 | 第36-38页 |
4.1.3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| 第38-40页 |
4.1.4 模糊控制表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4.2 氧浓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| 第43-47页 |
4.2.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| 第43页 |
4.2.2 精确量的模糊化 | 第43-45页 |
4.2.3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| 第45页 |
4.2.4 求模糊控制表 | 第45-47页 |
4.3 基于Matlab的控制器仿真 | 第47-57页 |
4.3.1 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7-48页 |
4.3.2 利用FIS编辑器设计模糊控制器 | 第48-51页 |
4.3.3 控制器的Simulink仿真 | 第51-57页 |
第5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| 第57-65页 |
5.1 测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| 第57页 |
5.2 系统中主要硬件配置 | 第57-62页 |
5.2.1 监控计算机 | 第57-58页 |
5.2.2 可编程控制器PLC | 第58-60页 |
5.2.3 数据采集卡 | 第60-61页 |
5.2.4 检测器件 | 第61-62页 |
5.2.5 执行机构 | 第62页 |
5.3 系统供电线路 | 第62-63页 |
5.4 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65-79页 |
6.1 监控系统软件介绍 | 第65-66页 |
6.2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| 第66-70页 |
6.2.1 控制界面的设计 | 第67-68页 |
6.2.2 数据采集面板的设计 | 第68-70页 |
6.3 模糊控制算法在PLC中的实现 | 第70-74页 |
6.4 PLC与工控机之间的通信 | 第74-79页 |
6.4.1 通信协议 | 第74-75页 |
6.4.2 串口通信实现 | 第75-76页 |
6.4.3 读写数据 | 第76-79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