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绪论 | 第14-19页 |
(一)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 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 国外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 国内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3. 研究现状评析 | 第17页 |
(三) 本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创新 | 第17-19页 |
1.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3. 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一、新资助体系下的资助工作 | 第19-27页 |
(一) 新资助体系的构成 | 第19-20页 |
(二) 新资助体系的建设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 建立新资助体系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要求 | 第20页 |
2. 建立新资助体系是满足人的需求的直观体现 | 第20-21页 |
3. 建立新资助体系是体现教育公平、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途径 | 第21-22页 |
4. 建立新资助体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落实 | 第22页 |
(三) 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| 第22-27页 |
1. 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 实现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3. 实现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内在逻辑 | 第24-25页 |
4. 实现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现实基础 | 第25-27页 |
二、艺术类高职资助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7-33页 |
(一) 新资助体系运行中的普遍性问题 | 第27-29页 |
1. 资格认定机制不健全 | 第27-28页 |
2. 资助评议方法有争议 | 第28-29页 |
3. 工作信息化程度低 | 第29页 |
(二) 新资助体系在艺术类高职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| 第29-31页 |
1. 学生资助工作者能力不足 | 第29-30页 |
2. 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不足 | 第30-31页 |
3. 学生不良思想更多 | 第31页 |
(三) 艺术类高职资助工作特殊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1-33页 |
1. 学校对资助工作投入不够 | 第31-32页 |
2. 资助工作者责任心不强 | 第32页 |
3. 教学考核方式造就冲突矛盾 | 第32页 |
4. 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造成 | 第32-33页 |
三、艺术类高职实现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对策途径 | 第33-42页 |
(一) 强化一般途径的实施 | 第34-38页 |
1. 健全运行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| 第34-35页 |
2. 强化工作能力提供人员保障 | 第35-36页 |
3. 构建信息平台提供技术保障 | 第36页 |
4. 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环境保障 | 第36-37页 |
5. 鼓励学生自信促进学生自强 | 第37-38页 |
(二) 艺术类高职特色途径的探索 | 第38-42页 |
1. 与教改同步推进德育工作改革 | 第38-39页 |
2. 与企业密切配合,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资助工作新模式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附录 | 第43-47页 |
(一) 学生问卷 | 第43-45页 |
(二) 学生访谈提纲 | 第45-46页 |
(三)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后记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