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1.1 问题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| 第12-14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2 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| 第16-34页 |
2.1 表演艺术、演出市场与艺术表演团体 | 第16-22页 |
2.1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2.1.2 艺术表演团体“非营利性”的界定 | 第19-22页 |
2.2 表演艺术中的艺术营销 | 第22-26页 |
2.2.1 非营利领域中的艺术营销 | 第22-23页 |
2.2.2 艺术营销在表演艺术中的发展 | 第23-25页 |
2.2.3 营销理念应用于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必要性 | 第25-26页 |
2.3 艺术营销中的导向问题 | 第26-30页 |
2.3.1 艺术营销的导向困境 | 第26-27页 |
2.3.2 艺术营销的导向类型及其应用缺陷 | 第27-30页 |
2.4 非营利组织中的社会导向 | 第30-34页 |
2.4.1 社会导向的概念及特征 | 第30-32页 |
2.4.2 结合政治环境的思考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中国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与特殊属性 | 第34-46页 |
3.1 中国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的现状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1.1 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 | 第34-35页 |
3.1.2 经济效益与改革进程 | 第35-36页 |
3.2 中国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困境分析 | 第36-43页 |
3.2.1 艺术表演行业的“逆市场性”与市场化生存的矛盾 | 第36-37页 |
3.2.2 政府补贴缩减与社会功能增加的矛盾 | 第37-40页 |
3.2.3 “非营利性”身份的矛盾 | 第40-43页 |
3.3 中国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的特殊属性 | 第43-46页 |
3.3.1 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二元化特征 | 第43页 |
3.3.2 政治、艺术与市场的三重角色定位 | 第43-44页 |
3.3.3 伦理性、政治性、经济效益与审美价值的多重目标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从社会导向出发的艺术营销概念思路 | 第46-55页 |
4.1 社会导向的提出 | 第46-48页 |
4.1.1 我国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的导向性模糊 | 第46-47页 |
4.1.2 社会导向的作用机理 | 第47-48页 |
4.2 从社会导向出发的艺术表演团体营销思路 | 第48-52页 |
4.2.1 艺术维度与政治维度的平衡 | 第49-50页 |
4.2.2 市场维度与艺术维度的平衡 | 第50-51页 |
4.2.3 政治维度与市场维度的平衡 | 第51-52页 |
4.3 社会导向对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特殊属性的矛盾调和 | 第52-55页 |
4.3.1 配置方式的矛盾调和 | 第52页 |
4.3.2 角色定位的矛盾调和 | 第52-53页 |
4.3.3 多重目标的矛盾调和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及社会导向营销模型的推演 | 第55-64页 |
5.1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案例分析 | 第55-60页 |
5.1.1 基本情况概述 | 第55页 |
5.1.2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管理模型 | 第55-59页 |
5.1.3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社会导向营销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2 社会导向营销模型的推演 | 第60-64页 |
5.2.1 传统营销模型 | 第61-62页 |
5.2.2 艺术团体营销模型 | 第62-63页 |
5.2.3 社会导向营销模型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8-69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