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富锶冷矿泉的成因、性质及分布 | 第10-12页 |
1.1.1 富锶冷矿泉的成因 | 第10页 |
1.1.2 富锶冷矿泉的性质 | 第10-11页 |
1.1.3 富锶冷矿泉的分布 | 第11-12页 |
1.2 钡、锶的性质及益害 | 第12-13页 |
1.2.1 钡元素的性质及其离子的毒性 | 第12-13页 |
1.2.2 锶元素的性质及药用价值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3.1 地下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2 钡污染去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3 天然矿泉水的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1.5 课题来源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5.1 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1.5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| 第22-31页 |
2.1 实验试剂与材料 | 第22-26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2 实验配水方法 | 第23-26页 |
2.1.3 实验装置 | 第26页 |
2.2 实验仪器与检测方法 | 第26-29页 |
2.2.1 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.2 亚铁检测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2.3 溶液 pH 及其它金属离子检测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2.4 沉淀物表征预处理方法 | 第29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同步除钡除铁的效能 | 第31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法除铁效能 | 第31-34页 |
3.2.1 重碳酸盐体系下曝气法除铁效能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2.2 不同初始含量下曝气法除铁效能 | 第32-33页 |
3.2.3 不同曝气源下曝气法除铁效能 | 第33-34页 |
3.3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效能 | 第34-39页 |
3.3.1 重碳酸盐体系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效能 | 第34-35页 |
3.3.2 不同初始钡含量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效能 | 第35-38页 |
3.3.3 不同曝气源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效能 | 第38-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效能 | 第41-61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法除铁过程对锶的保留效能 | 第41-48页 |
4.2.1 重碳酸盐体系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效能 | 第41-44页 |
4.2.2 不同初始锶含量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效能 | 第44-45页 |
4.2.3 不同曝气源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效能 | 第45-48页 |
4.3 曝气法同步去除富锶矿泉水中铁和钡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8-57页 |
4.3.1 重碳酸盐含量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3.2 曝气终点 pH 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3.3 曝气强度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3.4 铁的初始含量的影响 | 第53-57页 |
4.4 曝气法对实际富锶矿泉水的处理效果 | 第57-59页 |
4.4.1 曝气法对实际富锶矿泉水的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效能 | 第57-58页 |
4.4.2 沉淀时间对曝气法处理实际富锶矿泉水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重碳酸体系下曝气同步除铁除钡留锶机理初探 | 第61-78页 |
5.1 引言 | 第61页 |
5.2 pH 值变化对铁钡锶共存体系中物质形态的影响 | 第61-65页 |
5.2.1 pH 值变化对体系中碳酸平衡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2.2 pH 值的变化对体系中 Ba~(2+)和 Sr~(2+)存在形式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5.3 重碳酸盐体系下曝气法同步除铁除钡机理推测 | 第65-70页 |
5.3.1 同步除铁除钡机理推测(pH<8.0) | 第65-69页 |
5.3.2 氢氧化铁对钡离子的吸附模型推测 | 第69-70页 |
5.4 氢氧化铁絮体对碱土金属元素吸附次序分析 | 第70-74页 |
5.5 曝气反应后期钡锶含量降低机理推测(pH>8.0) | 第74-7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结论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