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图目录 | 第9-11页 |
表目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1.2.1 共享服务与财务共享服务 | 第14-15页 |
1.2.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、模式与方法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4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有效性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20-22页 |
1.5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理论 | 第24-29页 |
2.1 财务共享服务的起源 | 第24页 |
2.2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4-26页 |
2.2.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| 第24页 |
2.2.2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2.2.3 财务分散、财务集中、财务共享的区别 | 第25-26页 |
2.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| 第26-29页 |
2.3.1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.2 流程再造理论 | 第27页 |
2.3.3 资源整合理论 | 第27页 |
2.3.4 组织结构理论 | 第27页 |
2.3.5 效率管理理论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现状分析 | 第29-41页 |
3.1 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位 | 第29-31页 |
3.2 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选择 | 第31页 |
3.3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策略 | 第31-33页 |
3.4 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 | 第33-34页 |
3.5 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系统支持 | 第34-35页 |
3.6 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管理与人员管理 | 第35-36页 |
3.7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| 第36-37页 |
3.8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影响因素 | 第37-38页 |
3.9 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评估 | 第38-39页 |
3.10 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效益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研究 | 第41-75页 |
4.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41页 |
4.1.1 研究思路 | 第41页 |
4.1.2 研究方法 | 第41页 |
4.2 研究假设与研究的理论模型 | 第41-48页 |
4.2.1 相关的概念界定 | 第41-44页 |
4.2.2 研究假设 | 第44-48页 |
4.2.3 研究的理论模型 | 第48页 |
4.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| 第48-53页 |
4.3.1 量表设计 | 第48-51页 |
4.3.2 问卷设计 | 第51-52页 |
4.3.3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| 第52-53页 |
4.4 量表信度与效度评估 | 第53-63页 |
4.4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4.2 信度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.3 效度分析 | 第58-63页 |
4.5 潜在变量的关系探讨 | 第63-72页 |
4.5.1 战略规划对财务共享服务价值的影响 | 第64页 |
4.5.2 流程管理对财务共享服务价值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5.3 信息系统对财务共享服务价值的影响 | 第65页 |
4.5.4 组织管理对财务共享服务价值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4.5.5 战略规划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.5.6 信息系统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| 第69页 |
4.5.7 组织管理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4.5.8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汇总 | 第71-72页 |
4.6 理论模型的整体检验与研究结论 | 第72-75页 |
第五章 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有效性研究 | 第75-86页 |
5.1 研究框架 | 第75-76页 |
5.1.1 研究思路 | 第75页 |
5.1.2 研究方法 | 第75-76页 |
5.1.3 研究假设 | 第76页 |
5.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76-78页 |
5.2.1 样本的选择 | 第76-77页 |
5.2.2 数据的来源 | 第77-78页 |
5.3 Panel数据分析的数学模型 | 第78-79页 |
5.4 实证结果与讨论 | 第79-86页 |
5.4.1 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结果分析 | 第79-81页 |
5.4.2 Panel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| 第81-84页 |
5.4.3 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84-86页 |
第六章 提升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| 第86-89页 |
6.1 持续优化流程,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| 第86页 |
6.2 建立定期轮岗制度,拓宽员工视野,提升员工综合技能 | 第86-87页 |
6.3 完善内部控制,加强风险管理 | 第87页 |
6.4 贯通外部价值链,发挥三方协同效应 | 第87-88页 |
6.5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,提升绩效考核水平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1页 |
附录一: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| 第91-97页 |
附录二:理论模型整体检验的AMOS输出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