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业务QoS的LTE网络节能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移动通信的节能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简述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节能技术 | 第17-26页 |
2.1 移动通信系统的能耗组成 | 第17-18页 |
2.2 移动通信节能的基本原则 | 第18-19页 |
2.3 移动通信网络节能技术简介 | 第19-24页 |
2.3.1 分布式基站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3.2 小区休眠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3.3 小区伸缩技术 | 第21-22页 |
2.3.4 时域节能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3.5 频域节能技术 | 第23-24页 |
2.3.6 空域节能技术 | 第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LTE系统和技术简介 | 第26-33页 |
3.1 LTE概述 | 第26页 |
3.2 LTE的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| 第26-29页 |
3.2.1 扁平化的网络结构 | 第26-27页 |
3.2.2 关键技术简介 | 第27-29页 |
3.3 LTE的业务与QoS管理 | 第29-31页 |
3.3.1 LTE系统的业务简述 | 第29页 |
3.3.2 LTE的QoS管理 | 第29-31页 |
3.4 LTE与节能 | 第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LTE网络层节能策略和算法 | 第33-48页 |
4.1 LTE网络层节能框架和策略 | 第33-34页 |
4.1.1 LTE网络层节能框架 | 第33页 |
4.1.2 网关节能控制策略 | 第33-34页 |
4.1.3 本文节能策略的优势 | 第34页 |
4.2 基站能耗建模 | 第34-37页 |
4.2.1 基站能耗组成 | 第34-35页 |
4.2.2 满负载基站能耗建模 | 第35-36页 |
4.2.3 可变负载基站能耗建模 | 第36页 |
4.2.4 系统总能耗 | 第36-37页 |
4.3 多小区节能负载分流算法 | 第37-38页 |
4.4 QoS保证的业务调度算法 | 第38-41页 |
4.4.1 业务调度算法的节能基础 | 第38-39页 |
4.4.2 QoS保证与优先级 | 第39-40页 |
4.4.3 业务调度算法流程 | 第40-41页 |
4.5 多小区节能资源分配算法 | 第41-45页 |
4.5.1 传统资源分配方案概述 | 第41页 |
4.5.2 系统模型和优化目标 | 第41-42页 |
4.5.3 子载波分配 | 第42-43页 |
4.5.4 节能功率分配 | 第43-44页 |
4.5.5 资源分配算法整体流程 | 第44-45页 |
4.6 资源关断算法与选择策略 | 第45-47页 |
4.6.1 资源关断方案选择 | 第45页 |
4.6.2 结合小区休眠的时隙/符号关断算法 | 第45-47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仿真系统实现 | 第48-58页 |
5.1 仿真系统结构 | 第48-49页 |
5.2 系统仿真流程 | 第49-50页 |
5.3 关键模块实现 | 第50-57页 |
5.3.1 网络拓扑与位置生成模块 | 第50-52页 |
5.3.2 业务生成模块 | 第52-54页 |
5.3.3 无线信道模块 | 第54-56页 |
5.3.4 节能模块 | 第56-5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仿真结果和分析 | 第58-65页 |
6.1 基本仿真场景配置 | 第58页 |
6.2 负载分流算法仿真结 | 第58-61页 |
6.2.1 不考虑小区休眠的负载分流 | 第59-60页 |
6.2.2 考虑小区休眠的负载分流 | 第60-61页 |
6.3 务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仿真 | 第61-63页 |
6.4 资源关断算法仿真 | 第63-64页 |
6.5 整体节能效果分析 | 第64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5-67页 |
7.1 本文研究的工作成果 | 第65页 |
7.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