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

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研究--以延安新哲学会为个案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意义第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实意义第8-9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基本思路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基本思路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可能创新点第14-16页
第一章 新哲学会是学术中国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6-28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哲学会的成立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新哲学会成立时间的考证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哲学会成立的背景:学术中国化思潮的兴起第18-19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哲学会的成员构成及其主要学术活动第19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哲学会的成员构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哲学会的主要学术活动第22-28页
第二章 新哲学会的学术活动推动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命题的提出第28-34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哲学会的学习活动为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的提出营造思想氛围第28-29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哲学会的学术成果为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的提出准备理论基础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哲学会的学术通俗化成果是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提出的逻辑起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哲学会核心成员艾思奇提出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”第30-31页
    第三节 毛泽东提出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第31-34页
第三章 新哲学会的学术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第34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哲学会的学术活动促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哲学会的学术研究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理论借鉴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哲学会的学术活动推动“毛泽东思想,,概念的提出第37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哲学会从学理层面阐发毛泽东思想第41-44页
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哲学会学术研究的新视野第44-56页
   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新哲学会的学术研究提供动力和方向第44页
   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4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绩、不足及任务的论证丰富了新哲学会的研究内容第53-56页
第五章 新哲学会学术活动的当代启示第56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学术思想应当与意识形态保持健康的关系第56-57页
    第二节 重视学术界理论研究与党的理论创新的关系第57-59页
    第三节 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文化与实际相结合第59-62页
结论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4页
致谢第74-76页
个人简历第76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历史教科书课辅资源运用研究--以人民版和岳麓版必修一为例
下一篇:陈望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