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33页 |
1.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 | 第16-17页 |
1.1.1 肥料的过量使用 | 第16页 |
1.1.2 水分运动形式的特殊化 | 第16页 |
1.1.3 盐分积累不均匀 | 第16-17页 |
1.2 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| 第17-19页 |
1.2.1 渗透胁迫 | 第17页 |
1.2.2 离子毒害、养分失调 | 第17页 |
1.2.3 土壤酸化 | 第17页 |
1.2.4 连作、重茬引起自毒物质积累加剧 | 第17-18页 |
1.2.5 紊乱生理代谢 | 第18-19页 |
1.3 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 | 第19-20页 |
1.3.1 管理调控防治 | 第19页 |
1.3.2 工程调控防治 | 第19-20页 |
1.3.3 生物调控防治 | 第20页 |
1.3.4 化学调控防治 | 第20页 |
1.4 植物的耐盐性 | 第20-25页 |
1.4.1 植物耐盐机制 | 第21-23页 |
1.4.2 耐盐植物选择标准 | 第23-25页 |
1.5 5-氨基乙酰丙酸(ALA)的结构功能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| 第25-31页 |
1.5.1 5-氨基乙酰丙酸的结构、化学性质及生物合成与调节 | 第25-28页 |
1.5.2 5-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应用以及在农业中的作用 | 第28-31页 |
1.5.2.1 生理应用 | 第28-29页 |
1.5.2.2 在农业中的作用 | 第29-31页 |
1.6 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3页 |
1.6.1 目的意义 | 第31页 |
1.6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6.3 技术路线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33-42页 |
2.1 供试材料 | 第33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2.1 抗盐黄瓜品种筛选和盐胁迫浓度处理选定 | 第33-34页 |
2.3 结果分析 | 第34-40页 |
2.3.1 不同盐处理浓度下黄瓜品种盐害指数表现 | 第34-35页 |
2.3.2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.3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.4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和干重的影响 | 第37页 |
2.3.5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2.4 讨论与结论 | 第40-42页 |
2.4.1 讨论 | 第40-41页 |
2.4.2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| 第42-52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1.1 供试品种 | 第42页 |
3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42-43页 |
3.1.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| 第43页 |
3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0页 |
3.3.1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电解质渗透率变化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2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 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3.3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3.4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3.5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3.6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水势变化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4 结论与讨论 | 第50-52页 |
3.4.1 讨论 | 第50-51页 |
3.4.2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| 第52-63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52页 |
4.1.1 供试品种 | 第52页 |
4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52页 |
4.1.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| 第52页 |
4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0页 |
4.3.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+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.3.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K+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3.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Ca2+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3.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g2+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.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+/K+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3.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+/Ca2+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.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+/Mg2+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4 讨论与结论 | 第60-63页 |
4.4.1 讨论 | 第60-62页 |
4.4.2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| 第63-80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1.1 供试品种 | 第63页 |
5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63-64页 |
5.1.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| 第64页 |
5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64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4-77页 |
5.3.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O2-产生速率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3.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H2O2含量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3.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SOD 活性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5.3.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OD 活性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3.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CAT 活性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3.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PX 活性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5.3.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R 活性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5.3.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DHAR 活性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5.3.9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DHAR 活性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5.3.10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sA 含量的影响 | 第74页 |
5.3.1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DHA 含量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5.3.1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SH 含量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5.3.1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SSG 含量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5.4 讨论与结论 | 第77-80页 |
5.4.1 讨论 | 第77-79页 |
5.4.2 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六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合成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80-97页 |
6.1 材料与方法 | 第81页 |
6.1.1 供试品种 | 第81页 |
6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81页 |
6.1.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| 第81页 |
6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81-82页 |
6.3 结果与分析 | 第82-94页 |
6.3.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LA 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6.3.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UroⅢ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83页 |
6.3.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rotoⅨ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6.3.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g-ProtoⅨ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84页 |
6.3.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chl 含量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6.3.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6.3.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6.3.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 | 第87页 |
6.3.9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导度变化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6.3.10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蒸腾速率变化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6.3.1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瞬时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| 第89页 |
6.3.1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6.3.1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6.3.1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| 第91页 |
6.3.1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6.3.1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| 第92-93页 |
6.3.1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| 第93页 |
6.3.1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6.4 结论与讨论 | 第94-97页 |
6.4.1 讨论 | 第94-96页 |
6.4.2 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七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| 第97-105页 |
7.1 材料与方法 | 第97-98页 |
7.1.1 供试品种 | 第97页 |
7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97页 |
7.1.3 样品采集与数据处理 | 第97-98页 |
7.2 处理方法 | 第98页 |
7.3 结果与分析 | 第98-103页 |
7.3.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BA 含量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7.3.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IAA 含量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7.3.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A3含量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7.3.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IAA/ABA 含量的影响 | 第101-102页 |
7.3.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A3/ABA 含量的影响 | 第102-103页 |
7.4 讨论与结论 | 第103-105页 |
7.4.1 讨论 | 第103-104页 |
7.4.2 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八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IP1;1 和 NIP 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105-112页 |
8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05-106页 |
8.1.1 供试品种 | 第105页 |
8.1.2 材料处理与培养 | 第105-106页 |
8.1.3 样品采集与数据处理 | 第106页 |
8.2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06-107页 |
8.2.1 样品按时间采集后分别进行黄瓜总 RNA 提取 | 第106页 |
8.2.2 水孔蛋白基因的获得及引物设计 | 第106-107页 |
8.2.3 Real-time PCR 反应程序 | 第107页 |
8.3 结果与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8.3.1 不同处理对津春 4 号和津优 1 号黄瓜幼苗 CsPIP1;1 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8.3.2 不同处理对津春 4 号和津优 1 号黄瓜幼苗 CsNIP 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108-109页 |
8.4 讨论与结论 | 第109-112页 |
8.4.1 讨论 | 第109-111页 |
8.4.2 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九章 全文结论 | 第112-115页 |
9.1 结论 | 第112-114页 |
9.2 创新点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7页 |
缩略词 | 第127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1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