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13-25页 |
2.1 社会保险概述 | 第13-17页 |
2.1.1 社会保险的定义 | 第13页 |
2.1.2 社会保险理论渊源 | 第13-14页 |
2.1.3 社会保险的原则 | 第14页 |
2.1.4 社会保险的类型 | 第14-16页 |
2.1.5 我国社会(养老)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2.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定义和特征 | 第17-19页 |
2.3 我国社会保险经办体制 | 第19-22页 |
2.3.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情况 | 第19-20页 |
2.3.2 当前社会保险的风险因素 | 第20-22页 |
2.4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| 第22-25页 |
2.4.1 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| 第23页 |
2.4.2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 | 第23页 |
2.4.3 流程再造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5-30页 |
3.1 基金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5-26页 |
3.1.1 当前全国基金管理情况 | 第25页 |
3.1.2 当前广西基金管理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0页 |
3.2.1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方面 | 第26-27页 |
3.2.2 基本医疗(工伤、生育)保险待遇方面 | 第27页 |
3.2.3 失业保险待遇方面 | 第27页 |
3.2.4 社会保险费征缴方面 | 第27-28页 |
3.2.5 基金运营管理方面 | 第28页 |
3.2.6 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方面 | 第28-29页 |
3.2.7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面 | 第29页 |
3.2.8 风险事项识别和评估方面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5页 |
4.1 制度缺失 | 第30-32页 |
4.2 机构不全 | 第32-33页 |
4.3 管理落后 | 第33页 |
4.4 服务滞后 | 第33-34页 |
4.5 监督不力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广西建立健全基金风险管理体系的实践和建议 | 第35-46页 |
5.1 广西在基金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| 第35-37页 |
5.2 完善经办机构内部环境的建议 | 第37-40页 |
5.2.1 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 | 第38页 |
5.2.2 完善组织机构 | 第38-39页 |
5.2.3 完善管理制度 | 第39-40页 |
5.2.4 完善内控机制 | 第40页 |
5.3 完善各险种的业务流程,加强运行风险控制的建议 | 第40-42页 |
5.3.1 引入公共部门管理理论优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| 第40-41页 |
5.3.2 实施标准化管理,加强经办业务控制 | 第41-42页 |
5.4 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| 第42-43页 |
5.4.1 实现数据大集中 | 第42页 |
5.4.2 完善操作流程 | 第42-43页 |
5.4.3 做好信息维护 | 第43页 |
5.4.4 确保信息安全 | 第43页 |
5.5 做好财务管理的建议 | 第43-44页 |
5.6 完善监督机制的建议 | 第44-46页 |
5.6.1 内部监督 | 第44页 |
5.6.2 外部监督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