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1.1 二氧化硫污染现状 | 第13页 |
1.2 现有电厂烟道气脱硫工艺技术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催化氧化吸附法脱硫工艺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3.1 单金属氧化物 | 第14-15页 |
1.3.2 复合氧化物(类水滑石氧化物) | 第15-16页 |
1.4 催化还原脱硫研究概况 | 第16-22页 |
1.4.1 氢气还原法 | 第17-18页 |
1.4.2 一氧化碳还原法 | 第18-20页 |
1.4.3 碳还原法 | 第20页 |
1.4.4 NH3 还原法 | 第20-21页 |
1.4.5 甲烷还原法 | 第21-22页 |
1.5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方法比较 | 第22页 |
1.6 选题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6.1 选题 | 第22-23页 |
1.6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1.6.2.1 O2 对催化 CO 还原 SO2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1.6.2.2 O2 存在下催化还原 SO2 的催化剂研制和催化性能研究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含氧气氛下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 CO 还原 SO2催化性能研究 | 第25-33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5-28页 |
2.2.1 试剂与原料 | 第25-26页 |
2.2.2 催化剂制备 | 第26页 |
2.2.3 催化剂活性评价 | 第26页 |
2.2.4 XRD 实验 | 第26-28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2页 |
2.3.1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 CO 还原 SO2 的催化性能 | 第28-31页 |
2.3.1.1 无 O2 条件下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性能 | 第28-29页 |
2.3.1.2 O2 存在下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性能 | 第29-31页 |
2.3.2 XRD 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.3 O2 存在下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性能分析 | 第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含氧气氛下硫化钙钛矿 LaBO3催化 CO 还原 SO2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33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3-35页 |
3.2.1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2.2 仪器 | 第34页 |
3.2.3 催化剂制备 | 第34页 |
3.2.4 活性评价装置 | 第34页 |
3.2.5 催化剂表征实验 | 第34-35页 |
3.2.5.1 XRD 实验 | 第34-35页 |
3.2.5.2 XPS 实验 | 第35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9页 |
3.3.1 硫化钙钛矿 LaBO3 催化 CO 还原 SO2 的催化性能 | 第35-40页 |
3.3.1.1 无 O2 条件下硫化钙钛矿 LaBO3 的催化性能 | 第35-37页 |
3.3.1.2 O2 存在下硫化钙钛矿 LaBO3 的催化性能 | 第37-39页 |
3.3.1.3 温度对硫化钙钛矿 LaBO3 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.2 XRD 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3.3 XPS 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3.4 硫化钙钛矿 LaBO3 还原脱硫过程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3.4.1 无 O2 硫化 LaBO3 过程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3.4.2 O2 存在下硫化 LaBO3 催化性能分析 | 第4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含氧气氛下 La2O2S 催化 CO 还原 SO2催化性能研究 | 第51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2页 |
4.2.1 试剂与原料 | 第51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51页 |
4.2.3 催化剂制备 | 第51-52页 |
4.2.4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| 第52页 |
4.2.5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2页 |
4.2.5.1 XRD表征实验 | 第52页 |
4.2.5.2 XPS表征实验 | 第52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1页 |
4.3.1 La2O2S催化CO还原SO2的催化性能 | 第52-55页 |
4.3.1.1 无 O2 条件下 La2O2S 的催化性能 | 第52-53页 |
4.3.1.2 O2 存在下 La2O2S 的催化性能 | 第53-55页 |
4.3.2 XRD 分析 | 第55-56页 |
4.3.3 XPS 分析 | 第56-61页 |
4.3.3.1 O1s 的 XPS 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.3.2 S2p 的 XPS 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3.3.3 La3d 的 XPS 分析 | 第61页 |
4.3.4 O2 存在下 La2O2S 催化性能分析 | 第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含氧气氛下萤石型 CeO2催化 CO 还原 SO2催化性能研究 | 第63-72页 |
5.1 引言 | 第63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3-64页 |
5.2.1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63页 |
5.2.2 活性评价装置 | 第63-64页 |
5.2.3 催化剂制备 | 第64页 |
5.2.4 XRD 实验 | 第64页 |
5.2.5 XPS 实验 | 第64页 |
5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1页 |
5.3.1 CeO2 催化剂催化 CO 还原 SO2 的催化性能 | 第64-66页 |
5.3.1.1 无 O2 条件下 CeO2 催化性能 | 第64页 |
5.3.1.2 O2 存在下 CeO2 催化性能 | 第64-66页 |
5.3.2 XRD 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3.3 XPS 分析 | 第67-71页 |
5.3.3.1 O1s 的 XPS 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3.3.2 Ce3d 的 XPS 分析 | 第69-71页 |
5.3.3.3 萤石 CeO2 上硫物种的 XPS 分析 | 第71页 |
5.3.4 O2 存在下 CeO2 催化性能分析 | 第7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含 O2气氛下 TiO2-CoS2催化性能研究 | 第72-83页 |
6.1 引言 | 第72页 |
6.2 实验部分 | 第72-73页 |
6.2.1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72-73页 |
6.2.2 催化剂制备 | 第73页 |
6.2.3 XRD 实验 | 第73页 |
6.2.4 XPS 实验 | 第73页 |
6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3-82页 |
6.3.1 TiO2-CoS2 催化 CO 还原 SO2 催化性能 | 第73-75页 |
6.3.2 XRD 分析 | 第75-76页 |
6.3.3 XPS 分析 | 第76-82页 |
6.3.3.1 O1s 的 XPS 分析 | 第77-78页 |
6.3.3.2 Co2p 3/2 的 XPS 分析 | 第78-79页 |
6.3.3.3 Ti 2p 的 XPS 分析 | 第79-80页 |
6.3.3.4 S 2p 的 XPS 分析 | 第80-82页 |
6.3.4 O2 存在下 TiO2-CoS2 催化性能分析 | 第8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七章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钙钛矿 LaBO3(B=Fe,Co,Ni)的探索 | 第83-96页 |
7.1 引言 | 第83-84页 |
7.2 实验部分 | 第84-85页 |
7.2.1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过程设计思路 | 第84页 |
7.2.2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84页 |
7.2.3 催化剂制备 | 第84页 |
7.2.4 比表面(BET)实验 | 第84-85页 |
7.2.5 催化剂 LaBO3(B=Fe, Co,Ni)的活性评价 | 第85页 |
7.2.6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钙钛矿 LaBO3(B=Co,Fe,Ni) | 第85页 |
7.2.7 XRD 实验 | 第85页 |
7.2.8 XPS 实验 | 第85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5-96页 |
7.3.1 含氧气氛下催化剂预硫化过程 | 第85-89页 |
7.3.2 含氧气氛下硫化后催化剂 LaBO3(B=Fe,Co,Ni) 的活性测试 | 第89页 |
7.3.3 预硫化对催化剂结构影响 | 第89-96页 |
7.3.3.1 XRD 分析 | 第90-92页 |
7.3.3.2 XPS 分析 | 第92-93页 |
7.3.3.3 比表面分析 | 第93-96页 |
第八章 含氧气氛下LaCoO3预硫化过程的研究 | 第96-107页 |
8.1 引言 | 第96页 |
8.2 实验部分 | 第96-97页 |
8.2.1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96页 |
8.2.2 催化剂制备 | 第96-97页 |
8.2.3 含氧气氛下催化剂硫化方法和过程 | 第97页 |
8.2.4 催化剂表征实验 | 第97页 |
8.2.4.1 XPS 实验 | 第97页 |
8.2.4.2 原位红外实验 | 第97页 |
8.2.4.3 透射电镜实验 | 第97页 |
8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06页 |
8.3.1 XPS 分析 | 第97-103页 |
8.3.1.1 O1s 的 XPS 分析 | 第98-100页 |
8.3.1.2 Co2p 的 XPS 分析 | 第100-101页 |
8.3.1.3 La3d 的 XPS 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8.3.1.4 硫化过程中催化剂上 S 物种的 XPS 分析 | 第102-103页 |
8.3.2 原位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8.3.3 含氧气氛下硫化机理探讨 | 第105-106页 |
8.4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九章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 LaCoO3催化性能研究 | 第107-129页 |
9.1 引言 | 第107页 |
9.2 实验部分 | 第107-108页 |
9.2.1 试剂与原材料 | 第107页 |
9.2.2 催化剂制备 | 第107页 |
9.2.3 催化剂表征实验 | 第107-108页 |
9.2.3.1 程序升温脱附(TPD) | 第108页 |
9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29页 |
9.3.1 反应体系对催化还原 SO2 的影响 | 第108-110页 |
9.3.2 反应条件对催化还原 SO2 的影响 | 第110-129页 |
9.3.2.1 原料比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9.3.2.2 O2 含量的影响 | 第111-129页 |
本论文中的创新之处 | 第129-13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30-131页 |
致 谢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