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数学论文--古典数学论文

崔朝庆对中国近现代数学教育的贡献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第16-17页
第2章 崔朝庆的生平第17-28页
    2.1 崔朝庆的生平介绍第17-19页
    2.2 崔朝庆在南菁书院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崔朝庆的学术往来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崔朝庆与刘彝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崔朝庆与杨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崔朝庆与长泽龟之助第22-24页
    2.4 崔朝庆的教学实践及后人对其评价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“以数学教学见长”的数学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文理兼通的数学翻译家第24-25页
    2.5 崔朝庆学术成果第25-28页
第3章 崔朝庆编译的数学教科书第28-56页
    3.1《笔算教本》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原著者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编写理念和编排形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内容介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与现行名词术语的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本书特点以及影响第32页
    3.2《中等平面几何学阶梯》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编写理念与编排形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内容介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与现行名词术语的比较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本书特点以及影响第37页
    3.3 崔朝庆译田中矢德教科书分析第37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《初等代数学教科书》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《中等算术教科书》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《中等平三角教科书》第49-55页
    3.4 结语第55-56页
第4章 崔朝庆课外读物译本及辅导教材概述第56-71页
    4.1“算学小丛书”中收录的译本第5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编写形式与名词术语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课外读物内容分析第57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译本特点及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4.2 崔朝庆编纂的数学辅导教材第68-70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70-71页
第5章 崔朝庆数学组织活动第71-89页
    5.1 崔朝庆与算学课艺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《集贤讲舍算稿》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《江南高等学堂算学课艺》第78-81页
    5.2 崔朝庆与《数学杂志》第81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《数学杂志》的创办过程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《数学杂志》的内容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《数学杂志》的影响第86-88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88-89页
第6章 结束语第89-91页
    6.1 结语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崔朝庆的数学观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崔朝庆的数学教育观第90页
    6.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5页
致谢第95-9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铕掺杂钛酸盐体系红色荧光粉的溶胶—凝胶法制备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