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3.2 现实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5页 |
2.1.1 阅读疗法 | 第12-13页 |
2.1.2 绘本 | 第13-14页 |
2.1.3 情绪社会性 | 第14-15页 |
2.2 阅读疗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2.3 情绪社会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2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2.4 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2.4.1 社会性和情绪理论 | 第18页 |
2.4.2 阅读疗法 | 第18-22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22-30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22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2.1 文献研究法 | 第22页 |
3.2.2 问卷法 | 第22-23页 |
3.2.3 访谈法 | 第23页 |
3.2.4 参与式观察法 | 第23页 |
3.3 研究假设 | 第23页 |
3.4 研究工具 | 第23-25页 |
3.4.1 问卷 | 第23-24页 |
3.4.2 绘本 | 第24-25页 |
3.4.3 单节活动反馈表 | 第25页 |
3.5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3.6 实施过程 | 第26-29页 |
3.6.1 《我是霸王龙》和《走开大黑兔》 | 第26-27页 |
3.6.2 《咕叽咕叽》和《嘿!站住》 | 第27页 |
3.6.3 《第五个》和《生气汤》 | 第27-28页 |
3.6.4 《催眠绵羊》和《你很快就会长高》 | 第28页 |
3.6.5 《好饿的毛毛虫》和《方格子老虎》 | 第28页 |
3.6.6 《鳄鱼怕怕,牙医怕怕》和《大卫不可以!》 | 第28-29页 |
3.7 创新点与特色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研究发现 | 第30-39页 |
4.1 干预结果 | 第30-34页 |
4.1.1 总体影响 | 第30-31页 |
4.1.2 外显域 | 第31-32页 |
4.1.3 内隐域 | 第32-33页 |
4.1.4 失调域 | 第33页 |
4.1.5 能力域 | 第33-34页 |
4.2 访谈结果 | 第34-39页 |
4.2.1 访谈对象 | 第34-35页 |
4.2.2 外显域 | 第35-36页 |
4.2.3 内隐域 | 第36页 |
4.2.4 失调域 | 第36-38页 |
4.2.5 能力域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思考与建议 | 第39-42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39-40页 |
5.2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40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附录一 | 第47-52页 |
附录二 | 第52-53页 |
附录三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