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壁内螺纹管换热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强化传热技术 | 第10-12页 |
| 1.2.1 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 | 第10页 |
| 1.2.2 强化传热的途径 | 第10-12页 |
| 1.3 内螺纹管的介绍 | 第12-13页 |
| 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| 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1.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1.5.1 课题的提出 | 第17页 |
| 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1.5.3 课题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| 1.6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内螺纹管管内换热与流动的数值计算 | 第19-30页 |
| 2.1 CFD软件的简介 | 第19-21页 |
| 2.1.1 计算流体动力学 | 第19-21页 |
| 2.1.2 Fluent软件 | 第21页 |
| 2.2 数学模型 | 第21-25页 |
| 2.2.1 基本假设 | 第21-22页 |
| 2.2.2 控制方程 | 第22-24页 |
| 2.2.3 边界条件的设置 | 第24-25页 |
| 2.3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25-27页 |
| 2.3.1 几何模型 | 第25-26页 |
| 2.3.2 网格划分 | 第26-27页 |
| 2.4 流场的算法及求解设置 | 第27-28页 |
| 2.4.1 流场算法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| 2.4.2 物性参数的设置 | 第28页 |
| 2.4.3 设置求解控制参数 | 第28页 |
| 2.4.4 流场的初始化 | 第28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内螺纹管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30-44页 |
| 3.1 光管的换热与流动性能 | 第30页 |
| 3.2 结构参数对内螺纹管的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| 3.2.1 内螺旋角对内螺纹管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3.2.2 螺纹肋数对内螺纹管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| 3.2.3 螺纹齿高对内螺纹管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3.3 结构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| 3.3.1 内螺旋角对内螺纹管温度场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3.3.2 螺纹肋数对内螺纹管温度场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3.3.3 螺纹齿高对内螺纹管温度场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3.4 结构参数对内螺纹管综合换热性能分析 | 第37-43页 |
| 3.4.1 强化传热评价准则 | 第37-39页 |
| 3.4.2 内螺纹管的综合换热性能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高低齿与等齿高的内螺纹管换热性能比较 | 第44-54页 |
| 4.1 高低齿内螺纹管对努赛尔数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4.2 高低齿内螺纹管对阻力系数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4.3 高低齿内螺纹管的综合换热性能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5.1 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| 5.2 工作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