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问题由来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3.1 公共政策变迁的研究 | 第11-15页 |
1.3.2 倡议联盟框架的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3.3 小结:倡议联盟框架与政策变迁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论文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倡议联盟框架与政策变迁 | 第20-33页 |
2.1 倡议联盟框架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 | 第20-24页 |
2.1.1 倡议联盟框架的基本概念 | 第20-23页 |
2.1.2 倡议联盟框架的逻辑体系 | 第23-24页 |
2.2 倡议联盟框架与政策变迁 | 第24-28页 |
2.2.1 倡议联盟框架以政策信念体系为基础 | 第24-26页 |
2.2.2 倡议联盟框架是对阶段分析模型的超越 | 第26-27页 |
2.2.3 倡议联盟框架是三大分析模型的整合 | 第27-28页 |
2.3 倡议联盟框架的应用:对中国公共政策的分析 | 第28-31页 |
2.3.1 中国政策过程的基本环境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3.2 倡议联盟框架对中国公共政策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4 倡议联盟框架与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变迁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的历史回顾 | 第33-40页 |
3.1 空气质量标准更新的背景 | 第33-35页 |
3.1.1 空气污染状况严重 | 第33-34页 |
3.1.2 空气污染治理不力 | 第34页 |
3.1.3 空气质量信息不真实 | 第34-35页 |
3.2 空气质量标准的三次修订 | 第35-37页 |
3.2.1 PM_(2.5)事件前:空气质量标准的革新 | 第35-37页 |
3.2.2 PM_(2.5)事件后:最新版空气质量标准 | 第37页 |
3.3 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的两个阶段 | 第37-38页 |
3.4 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中的主要行动者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倡议联盟框架与空气质量标准的政策变迁 | 第40-57页 |
4.1 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中的两大联盟 | 第40-41页 |
4.2 两大联盟在政策信念体系上的分立 | 第41-44页 |
4.2.1 在深层核心信念上的分歧 | 第41-42页 |
4.2.2 在政策核心信念上的分歧 | 第42-43页 |
4.2.3 在次要方面信念上的分歧 | 第43-44页 |
4.3 两大联盟在政策变迁中的行为分析 | 第44-49页 |
4.3.1 环境保护主义联盟的主要行动 | 第45-47页 |
4.3.2 经济实用主义联盟的主要行动 | 第47-49页 |
4.4 资源与策略:两大联盟的互动 | 第49-54页 |
4.4.1 环境保护主义联盟的资源与策略 | 第49-52页 |
4.4.2 经济实用主义联盟的资源与策略 | 第52-54页 |
4.5 影响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变迁的外部因素 | 第54-57页 |
4.5.1 全球化浪潮下的机遇和挑战 | 第54-55页 |
4.5.2 公共舆论的变化 | 第55-56页 |
4.5.3 来自其它子系统的决策和影响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57-62页 |
5.1 讨论与结论 | 第57-60页 |
5.2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后记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