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物理论文

中学物理学科整合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1章 困局与探索第11-14页
    1.1 物理学科“难教难学”的普遍困局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中学时代的记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二十多年物理教育的困惑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出路探索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学学习的感触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二十多年物理教育经历关于“整合”的体验第12-14页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设想提出第14-22页
    2.1 STS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综合学科与分科课程研究文献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综合课程研究文献综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文献研究与现实实践的交汇第15-16页
    2.3 物理课程整合文献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 2.4 研究设想的提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关于STS教育研究思考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关于“综合科学”课程的思考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“课程整合”文献评述与思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研究设想的提出第19页
    2.5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调查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物理课程不同学段之间的整合情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物理学与其他科学课程之间的整合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的整合情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调查研究的结论第21-22页
第3章 理论依据第22-27页
    3.1 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第22页
    3.2 格式塔心理学第22-23页
    3.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什么是学习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如何进行学习第23-24页
    3.4 发现式与探究式教学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区别与联系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本观点第24-25页
    3.5 生理心理学成果第25-27页
第4章 物理学“前世今生”探寻第27-31页
    4.1 哲学与物理学第27-28页
    4.2 物理学与数学第28-29页
    4.3 物理学与其他科学第29-31页
第5章 学科整合策略研究第31-40页
    5.1 “学科整合”的界定第31-32页
    5.2 学科整合的原则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突破学科本位主义的原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方法整合与思想整合相结合的原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知识体系整合与思想体系整合相结合的原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思想主线贯通知识领悟的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有限认知无限延伸的原则第34-35页
    5.3 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的策略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现实的无奈与无奈的反思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探究教学的“认知目标”实质何在?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探究式教学的现代诠释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讲授课堂如何落实“探究”的教学目标第37-40页
第6章 学科整合内容的研究第40-48页
    6.1 物理学科不同学段之间的整合第40-41页
    6.2 物理学科不同知识板块之间的整合第41-42页
    6.3 解题思想、思路与方法之间的整合第42页
    6.4 物理学科与其它自然科学之间的整合第42-43页
    6.5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的整合第43-45页
    6.6 物理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整合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6.1 物理学与语言文字学科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2 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整合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6.3 物理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第46-48页
第7章 教学实践研究第48-59页
    7.1 思想认识前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重新审视“学习负担”的根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跳出学科本位主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重新发现课本的作用第49页
    7.2 落实学科整合的必要条件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教学硬件条件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师资力量的建设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资源的积累与共建共享第50页
    7.3 学科整合的两个案例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教学案例1:电荷之间作用规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教学案例2:关于声音第52-54页
    7.4 学科整合后物理教育特质的转变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教学内容观念转化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课堂信息观念转化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习题观念转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学习成绩观念转化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5 学习负担观念转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7.4.6 理性怀疑精神第56页
    7.5 实践案例简介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后进生中考考前突击类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后进生高考考前突击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初高中衔接大跳水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4 超前整合学习类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7.5.5 其他案例简述第58-59页
第8章 对文科物理课程的审视第59-62页
    8.1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能否“顺应学生气质生理属性”?第59-60页
    8.2 高中物理教材能否“顺应学生气质生理属性”?第60页
    8.3 教学过程能否“顺应学生气质生理属性”?第60-61页
    8.4 物理学与心理学互惠共生第61-62页
第9章 结语第62-66页
    9.1 本研究的结论第62-63页
    9.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63页
    9.3 展望与期待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9.3.1 几十年心结与期待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9.3.2 知识爆炸时代应对策略的探索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9.3.3 落实“学科整合”可以从这里扬帆起航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7页
附录:论文答辩内容整理第67-73页
致谢第73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
下一篇:明代弘正四杰对李白的接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