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2.1 逻辑与相关思维辨析 | 第11-12页 |
1.2.2 建筑设计逻辑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4-16页 |
1.4. 研究内容、目标、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.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5 论文研究框架图 | 第18页 |
1.6 特点与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及方法论概述 | 第20-31页 |
2.1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简介 | 第20-26页 |
2.1.1 设计逻辑思维类型与建筑学的两大领域 | 第20-21页 |
2.1.2 建筑设计逻辑类型与结构 | 第21-24页 |
2.1.3 建筑设计逻辑与建筑类型的关联度 | 第24-26页 |
2.2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的方法论 | 第26-28页 |
2.2.1 方法论基础简述 | 第26页 |
2.2.2 可拓学、运筹学及统筹学关联 | 第26-28页 |
2.3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应用架构 | 第28-30页 |
2.3.1 建筑设计领域应用流程 | 第28-29页 |
2.3.2 建筑评价领域应用流程 | 第29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建筑名家的设计逻辑解读 | 第31-49页 |
3.1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逻辑类型剖析 | 第31-33页 |
3.1.1 作品分析——京都TIME’S | 第31-33页 |
3.2 理查德·迈耶的建筑设计逻辑类型剖析 | 第33-38页 |
3.2.1 作品分析——史密斯住宅 | 第33-35页 |
3.2.2 作品分析——盖蒂中心 | 第35-38页 |
3.3 弗兰克·盖里的建筑设计逻辑类型剖析 | 第38-40页 |
3.3.1 作品分析——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| 第38-40页 |
3.4 库哈斯的建筑设计逻辑类型剖析 | 第40-45页 |
3.4.1 作品分析——波尔多住宅 | 第41-43页 |
3.4.2 作品分析——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| 第43-45页 |
3.5 伊东丰雄的建筑设计逻辑类型剖析 | 第45-47页 |
3.5.1 作品分析——仙台媒体中心 | 第45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| 第49-67页 |
4.1 当前建筑设计构思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1页 |
4.1.1 设计过程缺乏逻辑性 | 第49页 |
4.1.2 形式主义怪圈 | 第49-50页 |
4.1.3 审慎的原创性不足 | 第50-51页 |
4.2 设计逻辑体系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2.1 逻辑体系的设计应用原理 | 第51-52页 |
4.2.2 设计策略应用框架 | 第52页 |
4.3 设计逻辑还原分析 1——苏州博物馆 | 第52-56页 |
4.3.1 所用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2 设计逻辑思维过程解读 | 第53-56页 |
4.4 设计逻辑还原分析 2——苏州高新区永旺商城 | 第56-61页 |
4.4.1 所用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.2 设计逻辑思维过程解读 | 第57-61页 |
4.5 建筑设计逻辑体系设计习作案例 | 第61-6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当代建筑设计逻辑体系在建筑评价中的应用 | 第67-79页 |
5.1 建筑评论与建筑评价刍议 | 第67页 |
5.2 当前国内建筑评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| 第67-70页 |
5.2.1 缺少学术共识,专业性不强 | 第67-69页 |
5.2.2 逻辑性与科学性不足 | 第69页 |
5.2.3 缺乏批判性 | 第69-70页 |
5.3 分类评价的应用框架 | 第70-72页 |
5.3.1 同一项目多方案优选评价 | 第70-71页 |
5.3.2 同一项目既定方案的重点设计逻辑项评价 | 第71-72页 |
5.4 建筑设计逻辑评价模式的应用实验 | 第72-78页 |
5.4.1 评价过程解析 | 第73-77页 |
5.4.2 量化评比结果 | 第77-7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 | 第87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