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3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9页 |
| 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1-14页 |
| 2.1.1 课堂教学的概念理解 | 第11-12页 |
| 2.1.2 主动参与的概念理解 | 第12-14页 |
| 2.2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2.2.1 参与理论研究 | 第14页 |
| 2.2.2 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2.2.3 其他方面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2.3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6-19页 |
| 2.3.1 学生参与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2.3.2 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| 第3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理论 | 第19-23页 |
| 3.1 研究框架 | 第19页 |
| 3.2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| 3.2.1 杜威的“从做中学”思想 | 第19-20页 |
| 3.2.2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 | 第20-21页 |
| 3.2.3 皮亚杰主动参与的教学思想 | 第21-22页 |
| 3.3 研究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| 第4章 主动参与的实证调查研究 | 第23-49页 |
| 4.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3-27页 |
| 4.1.1 调查对象 | 第23页 |
| 4.1.2 调查内容设计 | 第23-24页 |
| 4.1.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| 第24页 |
| 4.1.4 数据的整理 | 第24-26页 |
| 4.1.5 信度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4.2 主动参与的调查分析 | 第27-45页 |
| 4.2.1 行为、认知及情感三个维度的主动参与的调查分析 | 第27-34页 |
| 4.2.2 影响学生“主动参与”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| 第34-45页 |
| 4.3 访谈设计、实施及结果 | 第45-49页 |
| 4.3.1 访谈设计 | 第45-46页 |
| 4.3.2 访谈实施 | 第46页 |
| 4.3.3 访谈结果 | 第46-49页 |
| 第5章 主动参与的实证调查结果 | 第49-54页 |
| 5.1 学生“主动参与”的调查结果 | 第49-51页 |
| 5.2 影响学生“主动参与”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| 第51-54页 |
| 5.2.1 班级类型 | 第51-52页 |
| 5.2.2 学生成绩 | 第52页 |
| 5.2.3 学生性格 | 第52-53页 |
| 5.2.4 学生性别 | 第53-54页 |
|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54-56页 |
| 6.1 研究的结论 | 第54页 |
| 6.2 研究的建议 | 第54-55页 |
| 6.3 研究的不足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-66页 |
| 附录1 | 第59-62页 |
| 附录2 | 第62-63页 |
| 附录3 | 第63-64页 |
| 附录4 | 第64-65页 |
| 附录5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