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麂列岛浅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物评价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17页 |
1.1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2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的评价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多样性指数法 | 第13-14页 |
1.2.2 生物指数法 | 第14页 |
1.2.3 多变量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1页 |
2.1 调查范围与时间 | 第17-18页 |
2.2 调查内容 | 第18页 |
2.3 调查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4 数据分析 | 第19页 |
2.5 生物评价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环境因子 | 第21-32页 |
3.1 水深 | 第21页 |
3.2 温度分布 | 第21页 |
3.3 盐度分布 | 第21-23页 |
3.4 氮 | 第23-27页 |
3.5 硅酸盐 | 第27-28页 |
3.6 高锰酸盐指数 | 第28-29页 |
3.7 石油类 | 第29-30页 |
3.8 沉积物粒度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大型底栖动物 | 第32-48页 |
4.1 物种组成状况 | 第32-34页 |
4.2 生物量和栖息密度 | 第34-41页 |
4.3 群落结构多变量分析 | 第41-48页 |
4.3.1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4.3.2 与历史资料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生物评价 | 第48-65页 |
5.1 评价结果 | 第48-63页 |
5.2 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3页 |
5.3 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| 第63-64页 |
5.4 与历史资料的比较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件 | 第71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