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《文选》与明代弘嘉中州诗学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一、《文选》与弘嘉中州诗学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9-2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与意义第21-23页
第一章 弘嘉年间中州诗学的生成背景第23-35页
    第一节 清之前“文化中州”沿革脉络第23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弘嘉之际中州文人群体生成态势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弘嘉中州文人群体概说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弘嘉中州文人群体的政治际遇和文人心态第29-34页
    小结第34-35页
第二章 弘嘉年间的《文选》与“文选学”第35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明弘嘉及之前《文选》刊刻情况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文选》在明前期理学背景下的刊刻情况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文选》在弘嘉年间复古思潮中的刊刻情况第37-38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文选学”在嘉靖之前的文学语境分析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文选学”与“选体”在明代发展的新局面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明前中期“文选学”的诗学理念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文选》、“文选学”与弘嘉中州诗学的时空关联第45-46页
    小结第46-47页
第三章 弘嘉中州作家诗学观与《文选》第47-66页
    第一节 雄厚气格:李梦阳诗学观与《文选》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李梦阳的中古诗歌复古观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文选》与“真情”和“格调”的诗学理念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李梦阳诗歌创作与《文选》第52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终怜俊逸”:何景明诗学观与《文选》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儒家诗学影响下何景明的中古诗学观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诗弱于陶亡于谢的选体之辨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何景明诗歌创作与《文选》第59-61页
    第三节 中州其他文人对《文选》的诗学接受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高叔嗣“古澹”诗学观与《文选》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气格”与“辞采”兼备:李濂诗学观与《文选》第63-65页
    小结第65-66页
第四章 弘嘉中州诗学对《文选》的接受第66-79页
    第一节 扩展弘嘉中古诗歌的复古范畴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弘嘉复古同调的感召力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刺激宗法六朝诗学的宣扬第68-70页
    第二节 对明嘉靖之后诗坛的影响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后七子派的影响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公安派与竟陵派“性灵说”的影响第72-74页
    第三节 促成明“文选学”的文学功用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删注本与中古诗学的普及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广续本与中古诗歌的接受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评点本与复古文学观的宣扬第77-78页
    小结第78-79页
结语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应用--以小学四年级《自定义动画》为例
下一篇: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无跨中临时墩顶推施工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