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1.2.1 区域经济发展 | 第12-13页 |
1.2.2 空间分工 | 第13页 |
1.2.3 人力资本异质性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.1 空间分工学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人力资本的动态比较优势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3 本研究的视角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、内容与思路 | 第17-2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.2 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3 研究思路 | 第18-20页 |
1.5 创新点和不足 | 第20-21页 |
1.5.1 创新背景 | 第20页 |
1.5.2 创新点 | 第20页 |
1.5.3 不足之处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的解析 | 第21-26页 |
2.1 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1.1 静态比较优势 | 第21-22页 |
2.1.2 静态比较优势的缺陷 | 第22-23页 |
2.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2.1 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演变 | 第23-25页 |
2.2.2 对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动态比较优势框架下的空间分工解析 | 第26-35页 |
3.1 静态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分工 | 第26-30页 |
3.1.1 积极意义 | 第26-28页 |
3.1.2 消极弊端 | 第28-30页 |
3.2 动态比较优势与区域空间分工 | 第30-35页 |
3.2.1 空间分工与规模经济动态发展的互动 | 第30-31页 |
3.2.2 空间分工与要素积累动态发展的互动 | 第31-32页 |
3.2.3 空间分工与技术进步动态发展的互动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人力资本在空间分工中的动态比较优势机制 | 第35-44页 |
4.1 空间分工与人力资本 | 第35-38页 |
4.1.1 区域产业分工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 | 第35-37页 |
4.1.2 区域经济的职能分工理论与人力资本思想 | 第37-38页 |
4.2 动态化作用机制 | 第38-44页 |
4.2.1 人力资本在空间分工中的规模经济动态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2.2 人力资本在空间分工中的要素积累动态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2.3 人力资本在空间分工中的技术进步动态影响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人力资本与空间动态分工的实证分析 | 第44-57页 |
5.1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| 第44-45页 |
5.2 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| 第45-51页 |
5.2.1 因变量的指数说明与数据来源 | 第45-47页 |
5.2.2 自变量的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| 第47-51页 |
5.3 分析结果 | 第51-55页 |
5.4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5-57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7页 |
6.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