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8-16页 |
1.1 赤潮藻的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 环境因子对赤潮藻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1.2.1 温度对赤潮藻的影响 | 第9页 |
1.2.2 盐度对赤潮藻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1.3 赤潮藻危害 | 第10-13页 |
1.3.1 赤潮藻毒素类别及组成成份 | 第10-12页 |
1.3.2 赤潮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4 赤潮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| 第13页 |
1.5 异帽藻的基本特征及危害 | 第13-15页 |
1.5.1 异帽藻基本特征 | 第13-14页 |
1.5.2 异帽藻的危害 | 第14-15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温度和盐度对异帽藻生长的影响 | 第16-25页 |
2.1 研究材料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1.1 主要仪器与材料 | 第16页 |
2.1.2 实验生物的来源与培养 | 第16-17页 |
2.1.3 实验方法 | 第17页 |
2.1.4 计算及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7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3页 |
2.2.1 不同温度、盐度对异帽藻生长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2.2.2 不同温度、盐度下异帽藻的日生长率 | 第20-22页 |
2.2.3 不同温度、盐度下异帽藻的环境容纳量 | 第22-23页 |
2.3 讨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异帽藻毒素检测 | 第25-30页 |
3.1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1.1 主要仪器与材料 | 第25页 |
3.1.2 实验生物的来源与培养 | 第25页 |
3.1.3 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29页 |
3.2.1 异帽藻对菲律宾蛤仔存活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2.2 异帽藻的毒素检测 | 第27-29页 |
3.3 讨论 | 第29-30页 |
3.3.1 异帽藻对菲律宾蛤仔存活率的影响 | 第29页 |
3.3.2 菲律宾蛤仔毒素检测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中华哲水蚤对异帽藻的摄食研究 | 第30-39页 |
4.1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4.1.1 主要仪器与材料 | 第30页 |
4.1.2 实验生物的来源与培养 | 第30-31页 |
4.1.3 实验方法 | 第31页 |
4.1.4 计算及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1-32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6页 |
4.2.1 不同藻密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4.2.2 温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4.2.3 盐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3 讨论 | 第36-39页 |
4.3.1 不同藻密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3.2 温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.3 盐度对中华哲水蚤滤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异帽藻对中华哲水蚤存活和产卵的影响 | 第39-44页 |
5.1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0页 |
5.1.1 主要仪器与材料 | 第39页 |
5.1.2 实验生物的来源与培养 | 第39页 |
5.1.3 实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5.1.4 计算及统计分析方法 | 第40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2.1 不同藻密度对中华哲水蚤存活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5.2.2 不同藻密度对中华哲水蚤产卵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5.3 讨论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