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棉花补贴政策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三、评述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三.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美国棉花补贴政策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美国棉花补贴政策的发展历史 | 第17-20页 |
一、市场化改革前期(1933-1985年) | 第17页 |
二、市场化改革中期(1985-2002年) | 第17-18页 |
三、市场化改革后期(2002-2014年) | 第18-19页 |
四、市场化改革完善期(2014年至今)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美国现行棉花补贴政策 | 第20-23页 |
一、累积收入保障计划 | 第20页 |
二、陆地棉市场援助贷款计划 | 第20页 |
三、陆地棉三步竞争力计划 | 第20-21页 |
四、超长绒棉(ELS棉)无追索权贷款计划 | 第21页 |
五、超长绒棉(ELS棉)竞争力补偿计划 | 第21页 |
六、农作物保险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补贴的实施效果 | 第23-25页 |
一、积极影响 | 第23页 |
二、消极影响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中国棉花补贴政策 | 第25-32页 |
第一节 中国棉花补贴政策的发展历史 | 第25-27页 |
一、市场化改革前期(1949-1999年) | 第25-26页 |
二、市场化改革中期(1999-2013年) | 第26-27页 |
三、市场化改革后期(2014年至今) | 第27页 |
第二节 中国现行的棉花补贴政策 | 第27-30页 |
一、目标价格补贴 | 第27-28页 |
二、良种补贴 | 第28页 |
三、农资综合补贴 | 第28页 |
四、农机购置补贴 | 第28-29页 |
五、出疆棉花运费补贴 | 第29页 |
六、农业保险政策 | 第29页 |
七、进口棉花关税配额和滑准税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补贴的实施效果 | 第30-32页 |
一、保障了新疆棉农的基本收入 | 第30-31页 |
二、增强相关主体市场意识 | 第31页 |
三、促进棉花集约化生产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中美棉花补贴政策比较 | 第32-40页 |
第一节 中美棉花补贴政策比较 | 第32-36页 |
一、补贴标准比较 | 第32页 |
二、补贴机制比较 | 第32-33页 |
三、补贴幅度比较 | 第33-34页 |
四、补贴目标比较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中国棉花补贴政策的不足 | 第36-37页 |
一、补贴缺乏效率 | 第36页 |
二、补贴机制不完善 | 第36-37页 |
三、补贴项目结构不合理 | 第37页 |
第三节 对中国棉花补贴政策的启示 | 第37-40页 |
一、适时调整棉花补贴政策 | 第38页 |
二、逐步完善棉花补贴政策 | 第38-39页 |
三、加强棉花补贴立法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完善中国棉花补贴政策 | 第40-46页 |
第一节 棉花补贴应兼顾公平与效率 | 第40页 |
一、加大对种植结构单一的棉花主产区的补贴 | 第40页 |
二、加大长江流域的棉花补贴 | 第40页 |
第二节 构建棉花综合补贴体系 | 第40-42页 |
一、加大“绿箱”支持力度,丰富支持手段 | 第40-41页 |
二、积极探索棉花保险补贴政策 | 第41页 |
三、增加科技投入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完善棉花补贴政策细则 | 第42-44页 |
一、良种补贴调整 | 第42-43页 |
二、目标价格补贴调整 | 第43-44页 |
三、补贴标准差异化管理 | 第44页 |
第四节 加强立法,建立公正、透明的补贴环境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