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--以政治社会化为研究视阈

摘要第2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导论第12-27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12-13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践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关于政治社会化的相关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关于意识形态的相关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关于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关联的研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评述第21-22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与本文框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思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本文框架第23-24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文献研究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多学科研究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25页
    六、研究贡献与不足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贡献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可能的不足第25-27页
第一章 政治社会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阐释第27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理论概述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政治社会化的介体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政治社会化的方式第34-36页
    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意识形态的内涵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第41-43页
    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耦合第43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阐释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社会化进程第46-53页
第二章 革命与斗争: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路径(1949-1976)第53-91页
    第一节 从"混合多元"到"指导思想一元化":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(1949-1956)第54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确立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扫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障碍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初步建立制度化体系将政策主张转化为物质力量第64-69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"指导思想一元化"到"意识形态一元化":意识形态建设的嬗变(1957-1966)第69-7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通过政治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形成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开展政治和思想上的阶级斗争确保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体系日趋成熟第74-77页
    第三节 泛意识形态化:意识形态建设的异化(1966-1976)第77-8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通过"四大"与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固化意识形态理论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通过"批判"与"改革"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体系扭曲变形第82-85页
    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评析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第86-91页
第三章 包容与开放: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调试与归位(1976——今)第91-122页
    第一节 一元指导思想与多样社会思潮的初步交锋:坚持与扬弃(1976-1992)第92-10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共同富裕导向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恢复与重建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体系第99-102页
    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重构:传承与创新(1992--今)第102-1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总纲第102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意识形态的制度化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第110-111页
    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评析第11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第111-1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不足第119-122页
第四章 问题与挑战:制约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外部因素第122-139页
    第一节 全新的环境与背景第12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意识形态理论学说传播面临新情况第122-1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价值理想认同遭遇新挑战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日常生活的世俗化趋势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之境第131-133页
    第二节 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第133-1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传播僵化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价值认同淡化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意识形态制度化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第137-139页
第五章 传承与超越:政治社会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略第139-160页
    第一节 多措并举,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第139-1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优化体制机制,坚持党管媒体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创新传播方式,增强宣传效果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创设符合人们日常认知特点的大众话语体系第142-1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培养高素质的意识形态传播队伍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将互联网建设成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第146-147页
    第二节 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第147-1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第147-1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创新方式和手段,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同第150-153页
    第三节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意识形态制度化体系的现代化第153-1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构建科学严密的法律规范体系第154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,提高行政效率第15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创新文化治理模式第157-160页
结语第160-163页
参考文献第163-176页
后记第176-178页

论文共1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徽省怀宁县社区矫正执行问题研究
下一篇: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--基于长三角2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