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绪论:从俄国走向世界的一位俄侨作家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布罗茨基诗歌创作的多维文学特质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俄罗斯传统诗歌的创作 | 第10-13页 |
第二节 对二十世纪欧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借鉴 | 第13-1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现实主义性 | 第17-35页 |
第一节 反社会压迫与歌颂爱的主题的诗歌创作 | 第17-23页 |
第二节 布罗茨基诗歌的叙述与抒情艺术 | 第23-28页 |
第三节 对阿赫玛托娃的继承与对俄罗斯诗歌传统的继承 | 第28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现代主义性 | 第35-53页 |
第一节 反工业社会和死亡主题诗歌的创作 | 第35-45页 |
第二节 象征手法的运用 | 第45-48页 |
第三节 罗伯特·弗罗斯特现代主义诗歌的借鉴 | 第48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性 | 第53-64页 |
第一节 多元化的后现代性体现 | 第53-57页 |
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 | 第57-58页 |
第三节 约翰·邓恩与英国玄学派的影响 | 第58-6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