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15-17页 |
2.1 华南虎案 | 第15-16页 |
2.2 案件争议焦点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诈骗罪被害人主观认知状态的传统见解及缺陷 | 第17-21页 |
3.1 被害人概念 | 第17页 |
3.2 诈骗罪被害人主观认知状态的传统见解 | 第17-19页 |
3.3 传统见解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3.3.1 漠视被害人的作用 | 第19页 |
3.3.2 未将"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"置于独立地位 | 第19-21页 |
第四章 被害人解释学对诈骗罪被害人主观认知状态的解读 | 第21-25页 |
4.1 被害人解释学的基本内容 | 第21-22页 |
4.2 被害人解释学对诈骗罪被害人主观认知状态的立场 | 第22-23页 |
4.2.1 重视被害人在诈骗罪中的作用 | 第22页 |
4.2.2 尊重"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"的独立地位 | 第22-23页 |
4.3 从被害人解释学看华南虎案 | 第23-25页 |
第五章 完善诈骗罪被害人主观认知状态的价值 | 第25-27页 |
5.1 限缩诈骗罪法网 | 第25页 |
5.2 评估量刑 | 第25-27页 |
结论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致谢 | 第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