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子辐照诱导自由基降解有机碳和有机氮污染物的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有机污染物现状和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2.1 代表性污染物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| 第14页 |
1.3 扑米酮的简介 | 第14-15页 |
1.4 三聚氰酸的简介 | 第15-17页 |
1.5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难点 | 第17页 |
1.5.1 化学过程复杂 | 第17页 |
1.5.2 反应机制不清楚 | 第17页 |
1.6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意义 | 第17-20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6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1.6.3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伽马光子辐照降解与检测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1 试剂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21页 |
2.3 实验步骤 | 第21-22页 |
2.3.1 标准品的配置 | 第21-22页 |
2.3.2 伽马光子辐照实验 | 第22页 |
2.3.3 样品分析 | 第22页 |
2.4 检测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4.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4.2 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| 第23页 |
2.4.3 高效离子色谱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| 第25-30页 |
3.1 理论研究背景 | 第25-27页 |
3.1.1 实验的局限性 | 第25页 |
3.1.2 薛定谔方程 | 第25-26页 |
3.1.3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2 理论研究意义 | 第27-28页 |
3.3 计算模拟方法 | 第28-30页 |
3.3.1 计算方法(PMD) | 第28-29页 |
3.3.2 计算方法(CAY)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扑米酮降解机制的研究 | 第30-41页 |
4.1 扑米酮结构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 扑米酮降解位点 | 第31-36页 |
4.2.1 氢原子抽取反应(HAA) | 第32-33页 |
4.2.2 自由基攻击杂环(RAP) | 第33-34页 |
4.2.3 自由基叠加芳环(RAA) | 第34-35页 |
4.2.4 碳链抽取反应(CCS) | 第35-36页 |
4.3 次级反应过程 | 第36-41页 |
4.3.1 反应路径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3.2 产物分析 | 第37-41页 |
第五章 三聚氰酸降解机制的研究 | 第41-47页 |
5.1 三聚氰环的结构 | 第41-42页 |
5.2 三聚氰酸反应机制 | 第42-45页 |
5.2.1 反应过渡态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2.2 反应路径分析 | 第43-45页 |
5.3 实验产物检测 | 第45-47页 |
5.3.1 三嗪环结构 | 第45-46页 |
5.3.2 其他含氮结构的分解 | 第46-47页 |
总结展望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5页 |
附录 | 第55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在攻读学术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1-6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项目支持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