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炭材料的性质及其催化机理 | 第12-17页 |
1.2.1 炭材料的组成及性质 | 第13-16页 |
1.2.2 炭材料的氮修饰改性 | 第16-17页 |
1.2.3 氮掺杂炭材料的催化机理 | 第17页 |
1.3 氮掺杂炭材料的制备 | 第17-23页 |
1.3.1 后处理法制备氮掺杂炭材料 | 第18-20页 |
1.3.2 原位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炭材料 | 第20-22页 |
1.3.3 碳源及氮源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1.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1.4.1 选题意义及依据 | 第23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2页 |
2.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| 第25-26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-28页 |
2.2.1 活性炭的处理 | 第26-27页 |
2.2.2 尿素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2.2.3 中孔炭的制备 | 第28页 |
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8-31页 |
2.3.1 活性炭灰分含量的测定 | 第28-29页 |
2.3.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(BET) | 第29页 |
2.3.3 程序升温脱附-质谱联用(TPD-MS) | 第29页 |
2.3.4 热重分析(TG) | 第29-30页 |
2.3.5 扫描电镜(SEM)与X射线能谱仪(EDS) | 第30页 |
2.3.6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(XRD) | 第30页 |
2.3.7 透射电镜(TEM) | 第30页 |
2.3.8 CHNS元素分析 | 第30页 |
2.3.9 拉曼光谱(Raman) | 第30页 |
2.3.10 粗氮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31页 |
2.4 催化剂性能评价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活性炭的性质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| 第32-47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2-3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5页 |
3.3.1 活性炭的表面基团对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3.3.2 活性炭的灰分对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3.3.3 活性炭的来源对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3.4 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活性炭的氮改性及其乙炔氢氯化性能研究 | 第47-55页 |
4.1 引言 | 第47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7-48页 |
4.2.1 活性炭的硝酸改性 | 第47页 |
4.2.2 活性炭的尿素改性 | 第47-4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4页 |
4.3.1 尿素处理活性炭对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3.2 尿素处理活性炭的焙烧温度对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4.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氮掺杂中孔淀粉炭的制备及其乙炔氢氯化性能研究 | 第55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55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5-56页 |
5.2.1 中孔炭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5.2.2 氮掺杂中孔淀粉炭的制备 | 第56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5页 |
5.3.1 淀粉炭和其他炭的乙炔氢氯化性能对比 | 第56-59页 |
5.3.2 氮的掺杂量对中孔淀粉炭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5.3.3 三聚氰胺改性中孔淀粉炭焙烧温度的影响 | 第61-65页 |
5.4 氮掺杂中孔淀粉炭的稳定性评估 | 第65-66页 |
5.5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结论 | 第67-68页 |
6.1.1 活性炭的性质对其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 | 第67页 |
6.1.2 尿素改性活性炭及其乙炔氢氯化性能 | 第67-68页 |
6.1.3 原位合成中孔炭及其乙炔氢氯化性能 | 第68页 |
6.2 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8页 |
附录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