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3 总结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4 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1.4.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1.4.2 本文的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PPP模式及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概述 | 第15-30页 |
2.1 PPP模式定义 | 第15-17页 |
2.1.1 PPP模式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| 第15页 |
2.1.2 PPP模式基本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1.3 PPP模式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2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情况概述 | 第17-21页 |
2.2.1 基础设施是“一带一路”实现互通互联的突破口 | 第17-21页 |
2.2.2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进展 | 第21页 |
2.3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特点:机遇和挑战并存 | 第21-30页 |
2.3.1 众多跨境和跨区域的基础设施需求 | 第21-22页 |
2.3.2 中国积极响应并牵头推进 | 第22-23页 |
2.3.3 国别地区差异大 | 第23-26页 |
2.3.4 资金需求量和缺口巨大 | 第26-27页 |
2.3.5 风险多样 | 第27-30页 |
第3章 PPP模式在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0-41页 |
3.1 常用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| 第30-33页 |
3.1.1 公共部门直接投融资 | 第30-31页 |
3.1.2 公共部门间接投融资 | 第31页 |
3.1.3 政策性金融机构、开发银行、国际/区域金融机构融资 | 第31-32页 |
3.1.4 私营部门融资 | 第32-33页 |
3.1.5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(PPP模式)融资 | 第33页 |
3.2 各融资模式在“一带一路”基础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2.1 公共部门直接投融资 | 第33-35页 |
3.2.2 政策性金融机构、开发银行、国际组织融资 | 第35-36页 |
3.2.3 私营部门直接融资 | 第36页 |
3.2.4 PPP模式 | 第36-37页 |
3.3“一带一路”采用PPP模式的优势 | 第37-41页 |
3.3.1 从项目东道国角度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.2 从私营部门角度分析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PPP模式应用于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的方案 | 第41-50页 |
4.1 集成PPP模式在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中的创新适用性 | 第41-42页 |
4.1.1 综合集成模式 | 第41页 |
4.1.2 PPP综合集成模式的必要性和创新 | 第41-42页 |
4.2 PPP各融资模式含义、特点 | 第42-45页 |
4.2.1 PPP各融资模式 | 第42-44页 |
4.2.2 PPP各融资模式特点 | 第44-45页 |
4.3 案例分析:BOT-BT-TOT综合集成模式 | 第45-50页 |
4.3.1 BOT-BT-TOT综合集成模式方案设计 | 第45-47页 |
4.3.2 BOT-BT-TOT综合集成模式实际运用案例-个旧-大屯一级公路隧道 | 第47-48页 |
4.3.3 BOT-BT-TOT综合集成模式的优势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