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经营学、森林计测学、森林经理学论文--森林计测学(测树学)论文

基于经验和过程方法的松栎林枯损动态预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前言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1.2 枯损规律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竞争与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林分密度指标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林分自然稀疏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林分密度控制图第11页
    1.3 枯损模型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经验模型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过程模型第13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5-25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数据来源及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2.3 枯损规律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林分水平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径阶水平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单木水平第19页
    2.4 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等树高线及等直径线的编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最大密度线及等疏密度线的编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自然稀疏线的编制第20-21页
    2.5 枯损模型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经验模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过程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本地化CROBAS-PT参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林分枯损预估应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误差检验第23-24页
    2.6 技术路线图第24-25页
第三章 枯损规律研究第25-32页
    3.1 林分自疏规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林分自疏曲线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林分密度指数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径阶存活规律第27-29页
    3.3 单木枯损规律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个体大小对枯损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竞争对枯损的影响第30-32页
第四章 秦岭松栎林密度控制图的编制第32-35页
    4.1 林分密度控制图各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等树高线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等直径线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最大密度线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等疏密度线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自然稀疏线第33页
    4.2 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绘制第33-35页
第五章 枯损模型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5.1 油松过程模型CROBAS-PT参数本地化第35页
    5.2 过程模型和经验模型树高、胸径预测对比第35-36页
    5.3 林分枯损对初始密度的敏感性第36页
    5.4 林分枯损对立地条件的敏感性第36-37页
    5.5 误差检验结果第37-39页
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39-43页
    6.1 讨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调查数据对枯损规律研究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枯损规律研究的局限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局限性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不同建模方法对枯损预测结果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CROBAS-PT预测枯损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第41-42页
    6.2 结论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8页
附录第48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作者简介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
下一篇: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的固体复合菌剂制备及其降解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