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1.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课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1.2.1 风景名胜区游览设施 | 第12页 |
1.2.2 游客中心(游人中心) | 第12-13页 |
1.2.3 旅游小城镇 | 第13页 |
1.2.4 功能构建 | 第13页 |
1.2.5 空间形态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实践 | 第14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状况及实践 | 第14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状况及实践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论文框架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3 论文框架 | 第18-19页 |
2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项目定位及策略提出 | 第19-37页 |
2.1 风景区外围旅游服务型“小镇”的发展 | 第19-23页 |
2.1.1 旅游服务型“小镇”的形成 | 第19-21页 |
2.1.2 旅游服务型“小镇”的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1.3 旅游服务型“小镇”发展趋势 | 第22-23页 |
2.2 旅游服务项目案例调研分析与启示 | 第23-26页 |
2.2.1 案例选取与调研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2.2 案例调研的启示 | 第26页 |
2.3 平凉市总体规划理念对本案的要求 | 第26-28页 |
2.4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设计前期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4.1“泾水旅游小镇”的建设背景 | 第28-29页 |
2.4.2“泾水旅游小镇”的建设意义 | 第29-31页 |
2.4.3“泾水旅游小镇”的选址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5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项目定位及特征 | 第33-35页 |
2.6“泾水旅游小镇”功能构建及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| 第35-3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3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功能构建研究 | 第37-63页 |
3.1 基于服务性的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| 第37-47页 |
3.1.1 崆峒山旅游服务设施服务状况调研 | 第37-41页 |
3.1.2 平凉地区游客特征、出行行为及需求调研 | 第41-45页 |
3.1.3 旅游服务设施分类总结 | 第45-47页 |
3.2 混合化的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| 第47-53页 |
3.2.1 混合化功能模式的提出 | 第47-48页 |
3.2.2 混合化功能配置的特点 | 第48-50页 |
3.2.3 混合化功能配置设计策略 | 第50-51页 |
3.2.4 混合化的功能业态对本案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3.3 体现地域性的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| 第53-60页 |
3.3.1 平凉地区地域文化概况分析 | 第53-54页 |
3.3.2 体现地域化的功能设计 | 第54-60页 |
3.4“泾水旅游小镇”功能配置方案生成 | 第60-6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4 设计结合自然 | 第63-87页 |
4.1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场地设计研究 | 第63-66页 |
4.1.1 延续基地原始地貌 | 第63-66页 |
4.1.2 本案地貌处理的作用意义 | 第66页 |
4.2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道路设计研究 | 第66-69页 |
4.2.1 道路设计要求分析 | 第66-67页 |
4.2.2 结合自然的道路设计 | 第67-69页 |
4.3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研究 | 第69-77页 |
4.3.1 基地自然环境分析与地块价值研究 | 第69-73页 |
4.3.2 功能业态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| 第73-75页 |
4.3.3 建筑形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| 第75-77页 |
4.4“泾水旅游小镇”布局体现地域肌理特征 | 第77-85页 |
4.4.1 平凉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的启示 | 第77-82页 |
4.4.2 体现地域肌理特征的整体布局设计 | 第82-8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5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87-123页 |
5.1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整体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87-93页 |
5.1.1 建筑群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87-91页 |
5.1.2 景观环境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91-93页 |
5.2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街巷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93-113页 |
5.2.1 街巷空间形态设计定位 | 第93-97页 |
5.2.2 街巷空间尺度设计研究 | 第97-102页 |
5.2.3 街巷空间界面设计研究 | 第102-107页 |
5.2.4 街巷空间节奏与序列设计研究 | 第107-113页 |
5.3 崆峒山“泾水旅游小镇”节点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113-122页 |
5.3.1 入口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113-117页 |
5.3.2 交叉口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| 第117-12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6 总结 | 第123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9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29-133页 |
附录 | 第133-139页 |
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39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