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9页 |
1.2.1 研究的内容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1.2.3 研究思路 | 第9页 |
1.3 相关研究评述 | 第9-11页 |
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3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2-20页 |
2.1 激励理论 | 第12-14页 |
2.2 代理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3 员工持股制度 | 第15-17页 |
2.4 双层股权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5 管理层收购 | 第18页 |
2.6 引进战略投资者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经纬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| 第20-31页 |
3.1 行业背景 | 第20页 |
3.2 经纬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 | 第20-22页 |
3.3 组织机构(见图 3-1) | 第22-26页 |
3.4 经纬集团公司的资产状况 | 第26页 |
3.4.1 资产基本情况 | 第26页 |
3.4.2 固定资产情况 | 第26页 |
3.5 经纬集团公司的人员情况 | 第26页 |
3.6 经纬集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产品情况 | 第26-27页 |
3.7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前的经营情况 | 第27-28页 |
3.7.1 改制前的经营状况 | 第27页 |
3.7.2 改制前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措施 | 第27-28页 |
3.8 综合情况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8.1 企业优势 | 第28-29页 |
3.8.2 企业缺陷 | 第29-30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经纬集团公司改制过程及程序分析 | 第31-42页 |
4.1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特殊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1.1 经纬集团公司急需建立核心业务 | 第31页 |
4.1.2 经纬集团公司的改制须妥善处理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| 第31页 |
4.1.3 经纬集团公司的改制须妥善处理外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4.2 经纬集团公司的改制方案 | 第32-35页 |
4.2.1 改制的总体思路和方式 | 第32页 |
4.2.2 经纬集团公司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 | 第32-33页 |
4.2.3 改制成本和预留费用的计算 | 第33页 |
4.2.4 净资产处置情况 | 第33-34页 |
4.2.5 新公司经营范围、注册资本、股权结构和出资方式 | 第34页 |
4.2.6 新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| 第34-35页 |
4.3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过程 | 第35-39页 |
4.3.1 与政府的沟通 | 第35-36页 |
4.3.2 国有企业改制的宣传 | 第36-37页 |
4.3.3 民意调查 | 第37-39页 |
4.3.4 上级部门审批 | 第39页 |
4.3.5 职工代表大会 | 第39页 |
4.4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程序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成效分析 | 第42-47页 |
5.1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前后企业状况对比 | 第42-44页 |
5.1.1 企业战略布局对比 | 第42-43页 |
5.1.2 员工队伍对比 | 第43页 |
5.1.3 财务绩效对比 | 第43-44页 |
5.2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后公司治理有效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5.2.1 降低代理成本 | 第44-45页 |
5.2.2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| 第45-46页 |
5.2.3 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问题 | 第4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6章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经验与思考 | 第47-51页 |
6.1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的经验 | 第47页 |
6.2 经纬集团公司改制后的思考 | 第47-50页 |
6.2.1 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6.2.2 建议进一步改制的思路 | 第49-50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