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公众环境友好行为概述 | 第14-25页 |
第一节 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4-17页 |
一、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因素 | 第17-20页 |
一、环境意识 | 第17-19页 |
二、个体环保能力 | 第19页 |
三、社会条件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公众环境友好行为与环保法制的辩证关系 | 第20-22页 |
一、公众环境友好行为促进环保法制 | 第20页 |
二、环保法制又影响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培育和实现 | 第20-22页 |
第四节 我国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特点 | 第22-25页 |
一、影响力大但具有被动性 | 第22-23页 |
二、积极性高但具有盲目性 | 第23页 |
三、意愿程度强但具有功利性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我国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| 第25-31页 |
第一节 我国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现状 | 第25-27页 |
一、在综合性环境保护的层面上 | 第25-26页 |
二、在污染防治的层面上 | 第26页 |
三、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层面上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我国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立法的不足 | 第27-31页 |
一、未重视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 | 第27-28页 |
二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路径不畅 | 第28-29页 |
三、缺乏适用公众的经济激励措施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域外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规定及借鉴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域外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规定 | 第31-34页 |
一、在培育环境意识方面 | 第31-32页 |
二、在提升个体环保能力方面 | 第32-33页 |
三、在考虑相关社会条件方面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域外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7页 |
一、重视环境教育的培育作用 | 第34页 |
二、环境友好性的法律要求涉及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 | 第34-35页 |
三、结合多种调整机制来促进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 | 第35-36页 |
四、强调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促进我国公众环境友好行为的立法对策 | 第37-52页 |
第一节 加强环境教育立法 | 第37-41页 |
一、立法模式 | 第37-38页 |
二、基本制度 | 第38-39页 |
三、主要措施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| 第41-46页 |
一、保障公众环境权利的行使 | 第41-44页 |
二、明确公众具体的环境义务 | 第44-46页 |
第三节 细化经济激励措施 | 第46-52页 |
一、完善经济激励措施的法律依据 | 第46-47页 |
二、落实经济激励措施的法律责任 | 第47-49页 |
三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| 第49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