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特用阔叶树类论文--油茶论文

营造油茶林的效益及风险评价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1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油茶经济效益及风险评价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油茶生态效益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其他树种经济效益及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其他树种生态效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2页
2 研究区概况第22-23页
3 营造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第23-32页
    3.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23-25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净现值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投资回收期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内部收益率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第2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成本构成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产量、产值测算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抗风险能力分析第32页
4 营造油茶林的生态效益分析第32-56页
    4.1 试验材料第33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4.3 计算方法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叶面积指数的计算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固碳释氧量的计算第37-39页
    4.4 三种油茶光合光响应特性的结果与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三种油茶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三种油茶蒸腾速率的光响应过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三种油茶胞间CO_2浓度的光响应过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三种油茶气孔导度的光响应过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选择及其参数比较第41-44页
    4.5 三种油茶净光合速率变化的结果与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4.6 三种油茶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的结果与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4.7 三种油茶固碳释氧量研究的结果与分析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油茶叶面积指数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三种油茶不同季节日平均固碳释氧量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同种油茶不同季节固碳释氧量的比较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不同油茶同一季节的固碳释氧效益的比较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5 不同油茶年平均固碳释氧量比较第56页
5 结论与讨论第56-5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营造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营造油茶林的生态效益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2 讨论与建议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填料对于无石棉垫片性能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被动探测信号聚类分选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