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目标、结构及方法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| 第15-17页 |
一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过程脱离学生实际 | 第15页 |
二、当前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应试痕迹挥之不去 | 第15-16页 |
三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理念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| 第16页 |
四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基本目标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要素及结构 | 第19-23页 |
一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的要素 | 第19-20页 |
二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的结构 | 第20-23页 |
第四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方法 | 第23-27页 |
一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方法的含义 | 第23-24页 |
二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方法的特点 | 第24-25页 |
三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的方法的功能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7-45页 |
第一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一、新旧教材各自的特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 | 第27页 |
二、经济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之间的矛盾 | 第27-28页 |
三、所教知识与学生自身需求之间的冲突 | 第28页 |
第二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| 第28-38页 |
一、中国“构建高效课堂”中教学方法理论 | 第28-32页 |
二、西方“构建高效课堂”中教学方法理论 | 第32-33页 |
三、政治经济“教学方法改革”思想 | 第33-34页 |
四、政治经济课堂有效化的“教学方法改革”思想 | 第34-38页 |
第三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现实依据 | 第38-45页 |
一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是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| 第40-42页 |
二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必然要求 | 第42页 |
三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| 第42-43页 |
四、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措施 | 第45-59页 |
第一节 优化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三维目标设计 | 第45-48页 |
第二节 优化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内容 | 第48-50页 |
一、分层次展开 | 第49页 |
二、分步骤进行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创新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 | 第50-53页 |
一、典型事例 | 第50-51页 |
二、问题设计 | 第51-52页 |
三、学生活动 | 第52-53页 |
第四节 改革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环境 | 第53页 |
第五节 改革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评价办法 | 第53-57页 |
一、摒弃概念的死记硬背,注重概念的理解 | 第54页 |
二、不以分数评论学习结果,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| 第54-57页 |
第六节 《经济生活》中“生活与消费”单元教学改革的其他影响因素 | 第57-59页 |
一、适应新教材变化,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 | 第57-58页 |
二、鼓励和加强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 | 第58页 |
三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