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我国P2P平台的监管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问题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研究成果的评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可能的创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不足之处第15-16页
第2章 理论阐述第16-20页
    2.1 P2P网贷平台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P2P平台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P2P平台的特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P2P平台的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委托代理理论第18页
    2.3 金融监管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金融监管对象和原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金融监管方式第19-20页
第3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的模式及风险分析第20-31页
    3.1 P2P平台发展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P2P平台的规模与增长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2P的平台分布及模式第21-24页
    3.2 P2P平台模式以及风险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业务类型模式以及风险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担保模式及其相应风险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标的类型模式以及主要风险第27-31页
第4章 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监管第31-47页
    4.1 对P2P网贷平台监管的意义和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P2P平台监管的意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P2P平台监管的作用第32页
    4.2 我国P2P监管的现状第3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P2P平台目前的定位与注重功能的行为监管的难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2P平台接受监管意愿与博弈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平台的运营问题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平台、借款人及出借人的信息传递与不对称问题第38-43页
    4.3 加强P2P网贷平台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监管的协同性和一致性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平台及借贷双方的准入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平台运营的持续监管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平台信息披露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平台退出机制第45-47页
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2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2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沪深两市的流动性水平溢价研究
下一篇: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