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1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1.1 金属-空气电池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1.2 空气阴极氧还原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| 1.2.1 贵金属及其合金 | 第16-17页 |
| 1.2.2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 | 第17-18页 |
| 1.2.3 碳基材料 | 第18页 |
| 1.2.4 石墨烯基材料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| 1.3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2 实验材料及设备、结构表征与电化学测试方法 | 第22-27页 |
| 2.1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2-23页 |
| 2.1.1 化学试剂 | 第22-23页 |
| 2.1.2 实验设备仪器 | 第23页 |
| 2.2 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2.2.1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3页 |
| 2.2.2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3页 |
| 2.2.3 X-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3-24页 |
| 2.2.4 拉曼光谱(Raman) | 第24页 |
| 2.2.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24页 |
| 2.2.6 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24页 |
| 2.2.7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(ASAP) | 第24页 |
| 2.3 电化学测试技术 | 第24-27页 |
| 3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27-38页 |
| 3.1 引言 | 第27页 |
| 3.2 实验部分 | 第27-28页 |
| 3.2.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7页 |
| 3.2.2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银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| 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7页 |
| 3.3.1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银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28-32页 |
| 3.3.2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| 第32-37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4 二氧化锰/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38-54页 |
| 4.1 引言 | 第38页 |
| 4.2 实验部分 | 第38-40页 |
| 4.2.1 二氧化锰/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| 4.2.2 氮掺杂石墨烯与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| 第39页 |
| 4.2.3 二氧化锰/碳复合材料与二氧化锰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| 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3页 |
| 4.3.1 二氧化锰/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40-45页 |
| 4.3.2 二氧化锰/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| 第45-49页 |
| 4.3.3 温度对二氧化锰/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5 二氧化锰与氮掺杂石墨烯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 | 第54-66页 |
| 5.1 不同微结构二氧化锰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 | 第54-59页 |
| 5.1.1 不同晶体结构二氧化锰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| 5.1.2 二氧化锰材料结构表征 | 第55-56页 |
| 5.1.3 二氧化锰材料电化学表征 | 第56-59页 |
| 5.2 氮掺杂石墨烯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研究 | 第59-65页 |
| 5.2.1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| 第59-60页 |
| 5.2.2 氮构型对氧还原催化活性影响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6.1 论文总结 | 第66-67页 |
| 6.2 工作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6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