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现状 | 第9页 |
1.1.2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问题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简介 | 第10-16页 |
1.2.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1.2.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组成和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.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和特点 | 第12-14页 |
1.2.4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6页 |
1.3 人工湿地技术简介 | 第16-22页 |
1.3.1 人工湿地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1.3.2 人工湿地的分类和特点 | 第17-20页 |
1.3.3 铝污泥基质人工湿地技术简介 | 第20-22页 |
1.4 人工湿地-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 | 第22-24页 |
1.4.1 人工湿地-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概念和原理 | 第22-23页 |
1.4.2 影响CW-MFC性能的因素 | 第23-24页 |
1.5 废水中罗丹明B染料去除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6页 |
1.5.1 罗丹明B染料简介 | 第24-25页 |
1.5.2 罗丹明B染料的去除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6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8-42页 |
2.1 系统材料和结构 | 第28-32页 |
2.1.1 反应器构建 | 第28-29页 |
2.1.2 铝污泥性质参数 | 第29-30页 |
2.1.3 电极材料和结构 | 第30-32页 |
2.2 实验条件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2.1 微生物接种 | 第32页 |
2.2.2 实验配水 | 第32-34页 |
2.2.3 实验内容 | 第34页 |
2.3 实验测定的指标和方法 | 第34-42页 |
2.3.1 产电性能指标和测定方法 | 第34-38页 |
2.3.2 污染物处理指标和测定方法 | 第38-41页 |
2.3.3 实验仪器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污染物去除效果 | 第42-56页 |
3.1 反应器内部环境条件 | 第42-44页 |
3.2 COD去除效果 | 第44-47页 |
3.3 罗丹明B去除效果 | 第47-50页 |
3.4 脱氮效果 | 第50-54页 |
3.5 除磷效果 | 第54-55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产电效果 | 第56-66页 |
4.1 电压 | 第56-59页 |
4.2 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 | 第59-61页 |
4.3 库伦效率 | 第61-63页 |
4.4 能量回收 | 第63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66-68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5.2 建议和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