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·主要创新点与应用前景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综述 | 第13-28页 |
·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网络化模式 | 第13-16页 |
·技术创新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网络观点下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技术战略联盟的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技术战略联盟及其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的兴起 | 第18-19页 |
·联盟运行与治理相关研究 | 第19-28页 |
·联盟的运行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联盟治理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国内外基于治理视角联盟运行的研究现状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技术创新 | 第28-36页 |
·技术创新组织发展新趋势 | 第28-29页 |
·我国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| 第29-34页 |
·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模式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基于治理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 | 第36-49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治理问题 | 第36-37页 |
·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演化博弈论 | 第37页 |
·基于联盟内机会主义博弈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0页 |
·联盟内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 | 第40-41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结构选择 | 第41-43页 |
·股权式联盟 | 第42页 |
·契约式联盟 | 第42-43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 | 第43-46页 |
·契约治理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关系治理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两种治理机制的结合 | 第45-46页 |
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治理属性与治理过程 | 第46-49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——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| 第49-68页 |
·建立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背景与意义 | 第49-54页 |
·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应用的关键所在 | 第49-50页 |
·动力电池产业自主技术创新任务重大 | 第50-53页 |
·动力电池产业亟待集成创新 | 第53-54页 |
·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体系 | 第54-59页 |
·联盟伙伴成员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联盟组织结构 | 第55-56页 |
·联盟创新目标与重点任务 | 第56-57页 |
·联盟创新机制 | 第57-59页 |
·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 | 第59-68页 |
·联盟运行中存在问题 | 第59-62页 |
·完善联盟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| 第62-68页 |
第六章 江苏组建其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用推广建议对策 | 第68-72页 |
·江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 | 第68-69页 |
·政府推动省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思路 | 第69-72页 |
·明确政府定位 | 第69页 |
·政府推动联盟治理建设政策建议 | 第69-72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72页 |
·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1页 |
附录1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求解 | 第78-79页 |
附录2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访谈提纲1 | 第79-80页 |
附录3 江苏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访谈提纲2 | 第80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1-82页 |
后记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