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--滑坡论文

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前言第12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黄土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黄土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黄土斜坡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坡体结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存在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第二章 黄土斜坡的岩性特征第19-40页
    2.1 黄土斜坡的岩层组合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纯黄土型斜坡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黄土-基岩组合型第22-23页
    2.2 黄土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黄土的地层划分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黄土的结构性特征第31-35页
    2.3 下伏基岩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宏观特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颗粒组成特征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物理、水理特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力学性质第38-40页
第三章 黄土斜坡的接触面特征第40-47页
    3.1 接触面形态特征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直线形接触面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上凸形接触面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下凹形接触面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波浪形接触面第42-43页
    3.2 接触面与临空面组合特征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接触面顺向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接触面水平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接触面反向第46-47页
第四章 黄土斜坡的临空条件特征第47-57页
    4.1 坡面形态第47-51页
    4.2 坡高第51-53页
    4.3 坡度第53-57页
第五章 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第57-68页
    5.1 坡体结构第57-58页
    5.2 黄土斜坡坡体结构概念第58-60页
    5.3 黄土斜坡分类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分类目的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分类原则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分类依据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分类结果第63-64页
    5.4 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特征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基岩水平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基岩顺倾型第65-68页
第六章 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效应第68-81页
    6.1 黄土斜坡接触面效应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接触面与临空面交切关系效应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接触面形态效应第72-74页
    6.2 黄土斜坡岩性效应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黄土层状结构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黄土斜坡岩性组成效应第75-76页
    6.3 黄土斜坡临空面效应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坡面形态效应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坡高效应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坡度效应第79-81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1页
    7.2 不足与展望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9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-90页
致谢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有限责任公司盈余分配争议的司法介入
下一篇:生物强化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吲哚与萘的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