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研究评价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6-22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| 第16-18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 | 第16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别 | 第16-18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0页 |
·基础产业理论 | 第18页 |
·交易成本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价值链理论 | 第19页 |
·集聚经济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| 第20-22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促进了制造业和自身的发展 | 第20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| 第20-21页 |
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就业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22-43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总量规模与结构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就业吸纳能力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开放程度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28-36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| 第28-35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增长弹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与中部其他省份的比较 | 第36-39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总体偏小 | 第37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相对结构状况 | 第37-39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| 第39-43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1页 |
·影响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| 第43-48页 |
·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| 第43-44页 |
·科技创新能力强大 | 第43-44页 |
·聚集人才 | 第44页 |
·大力开拓国外市场 | 第44页 |
·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| 第44-46页 |
·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| 第45页 |
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 | 第45页 |
·优化人才培养和成长环境 | 第45-46页 |
·对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| 第46-48页 |
·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| 第46-47页 |
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| 第47页 |
·树立创新理念,注重人力资本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加快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| 第48-54页 |
·总体发展定位 | 第48-50页 |
·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 | 第48-49页 |
·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量规模 | 第49页 |
·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行业结构 | 第49-50页 |
·政府的政策支持 | 第50-51页 |
·引导重点与优势产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| 第50页 |
·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| 第50-51页 |
·企业的应对策略 | 第51-52页 |
·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,塑造核心竞争力 | 第51页 |
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,强化行业规范 | 第51-52页 |
·社会的积极响应 | 第52-54页 |
·大力培养高端服务人才 | 第52页 |
·提高社会的消费需求 | 第52-5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4-55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55-56页 |
·研究的不足 | 第55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