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“聊斋戏”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6页 |
一、“聊斋戏”的定义 | 第8-9页 |
二、“聊斋戏”的篇目 | 第9-12页 |
三、“聊斋戏”的研究成果 | 第12-16页 |
第一章“聊斋戏”的题材内容特性 | 第16-29页 |
第一节“聊斋戏”的内容分类 | 第16-23页 |
一、婚姻爱情戏 | 第17-19页 |
二、官场丑态戏 | 第19-21页 |
三、家庭伦理戏 | 第21-22页 |
四、英雄豪侠戏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“聊斋戏”的题材特性 | 第23-29页 |
一、魔幻性 | 第23-25页 |
二、现实性 | 第25-26页 |
三、理想性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“聊斋戏”的戏曲特色 | 第29-50页 |
第一节“聊斋戏”的线索安排 | 第29-34页 |
一、线索结构 | 第29-31页 |
二、以物串戏 | 第31-32页 |
三、静闹交错 | 第32-34页 |
第二节“聊斋戏”的出目安排 | 第34-37页 |
第三节“聊斋戏”的上、下场安排 | 第37-42页 |
一、开场 | 第37-38页 |
二、冲场 | 第38-40页 |
三、上、下场 | 第40-42页 |
第四节“聊斋戏”的音乐 | 第42-50页 |
一、南北合流 | 第42-46页 |
二、曲词的同调叠用 | 第46-50页 |
第三章“聊斋戏”的舞台设计 | 第50-68页 |
第一节 曲白安排 | 第50-59页 |
一、曲白兼顾 | 第51-56页 |
二、诗词韵语 | 第56-59页 |
第二节 舞台效果设计 | 第59-68页 |
一、服饰妆扮 | 第59-63页 |
二、舞台布置 | 第63-65页 |
三、音响效果 | 第65-68页 |
结语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4页 |